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一章 波及(六)(1/3)

作者:張維卿字數:11552更新時間:2019-06-30 12:31:51

    經過了半年的征戰,廣東、福建兩省基本光複,戰事也趨於平緩。在去年,鄭氏集團除了這兩處之外,尚且經營著南直隸的戰場,那裏先有定西侯張名振、兵部侍郎張煌言所部的明軍先後於永曆八年的正月和三月進入長江,突破江防,打擊沿江清軍,同時接應可能會如約而至的西南明軍主力。

    兩次之後,饒是在崇明屯田,軍中糧草亦是不足。為此,張名振先是到溫州購糧,隨後又南下中左所與鄭成功會麵,請援。而為了支援張名振和張煌言在南直隸的作戰,鄭成功派出了忠靖伯陳輝率領五千水師、一萬陸師北上,借助於這支生力軍的戰力來繼續擴大戰果。

    九月初六,大軍抵近上海縣城城下,城內百姓“有執梃而阻遏官府者,有包戴網巾者,有訛言惑眾者,有恐喝官府者”,幾如累卵之勢。若非江寧巡撫周國佐火速領兵來援,以屠城相威脅,否則這座縣城便會就此易手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沒能拿下上海縣城,明軍卻也沒有就此返回。艦隊北上崇明,於九月二十六舉行祭江大典,準備進入長江,一時聲勢頗盛。

    但是,隨著艦隊的開拔,陳輝所部那邊,由陳輝的旗艦升起了大纛。這是主帥的身份象征,陳輝此舉,是儼然以主帥自居。為此,張名振要求陳輝降下大纛,陳輝則執意不肯,兩人話不投機,艦隊遂於濠頭分裂,陳輝就此率所部南下。

    這一遭,陳輝並沒有直接返回福建,而是在浙江海域遊蕩,逗留於溫州、台州、寧波三府沿海。而張名振那邊,到了臘月,也就是江門之戰前夕,突然率領艦隊自崇明出發,進入長江。此次比前兩次又深入了一步,艦隊於臘月十八直抵南京城外的燕子磯,氣勢恢宏的南京城和巍峨聳立的鍾山,近在咫尺!

    “橫江樓櫓自雄飛,霜仗雲麾盡國威。

    夾岸火輪排疊陣,中流鐵鎖鬥重圍。

    戰餘落日鮫人窟,春到長風燕子磯。

    指點興亡倍感慨,當年此地是王畿。”

    蘇州府常熟縣紅豆山莊,略顯昏暗的書房裏,錢謙益誦過了這首詩,旋即點頭稱讚道:“張蒼水的詩,總有一份雄渾氣魄在裏麵,尋常儒生是比不得的。”

    “牧翁言之有理,亦是蒼水久曆軍中,昔年在四明山結寨、而後入衛舟山、再後迎戰虜師、南下閩海,到了今時今日,已有多年了。”

    對座的,乃是浙東士人黃宗羲。此人,乃是東林七君子之一的黃尊素的兒子。其父在東林,素來是與汪文言並稱的兩大智囊,閹黨修東林點將錄,其人是為空星急先鋒山東道禦史黃尊素。這樣的人物,等到閹黨在黨爭中大獲全勝,東林群賢成批成批的被投入詔獄之中,其人便被害死獄中。等到了崇禎即位,東林黨反撲,黃宗羲在廷上錐刺許顯純、痛擊崔應元,拔其須歸祭父靈,由此變得了“餘姚黃孝子”的美名。

    南明以來,黃宗羲先是在複社與馬士英、阮大鉞作難。等到弘光朝覆滅,他便與浙東士人共同參與魯監國朝的建立和維持。再到江上師潰,黃宗羲領變賣家產自行募集的世忠營兵敗乍浦,退入四明山錫杖寺,其部因騷擾百姓而被山民聚眾燒死在寺中,而他當時因事外出才得脫此難。

    自此之後,黃宗羲參與過赴日乞師之事,但絕大多數的時間還是處於潛伏狀態,暗地裏為明軍搜集情報,聯絡士紳,由此便與錢謙益有了聯係。錢謙益組織抗清,於浙東的很多事情都有黃宗羲的參與,二人相交莫逆,甚至等到錢謙益病故,臨死前還要求黃宗羲為他作墓文,結果還是因為錢謙益的兒子改請了旁人代筆,才沒能成行,但是黃宗羲還是在第二年做了首哀悼錢謙益的詩文,其中“心期末後與誰傳”之句,指的就是他們那些年密謀抗清,但卻不便大肆宣傳的舊事。

    “艦隊抵近南京,並且在上元縣的朱家嘴焚擄江西糧船,這已經是多年來王師距離南京最近的一次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