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四章 求變(五)(1/3)

作者:張維卿字數:11840更新時間:2019-06-30 12:32:04

    拉著陳凱的虎皮,這一眾商賈自然是麵有得色,這話得更是前所未有的舒爽。奈何,那機坊主聞言先是頗為激動,可是轉瞬間就又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來,顯然是不太相信他們的大話炎炎。

    起來,這卻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機坊主很清楚,他的這位老朋友是從潮州回來的,事先二人通信時就曾提到此事,所以其人一張嘴便拿陳凱事兒,他首先是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信的。但是,陳凱何許人也,雖是救了他們這些廣州百姓,但是得救的廣州人數最起碼也是二十萬開外的,難道稍微有點兒事情陳凱都會出手相幫,陳凱又不是他們的爹媽,這怎麽可能嘛。

    “賢弟且放寬了心,我等結伴至此,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拍了拍好友的肩膀,那帶頭兒的商賈便招呼著那機坊主以及其他人前往此行的下一站,去看看那些桑樹林以及本地種桑養蠶的規模。

    在中國古代,桑、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幹及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藥。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名為梓白皮,木材輕軟耐朽,是製作家具、樂器、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

    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食、住、行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古代的人們經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植桑栽梓,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所以,古人素來是以桑梓之地來代指家鄉的。

    然則,樹木生長是存在周期的,蠶的吐絲結繭亦是如此。古代農耕社會,講的是一個男耕女織,無論是耕種,還是種桑養蠶,亦或是繁衍生息,都需要長期居住於此。一旦兵禍蔓延,人們畏於死亡,自然要逃離危險之處,其結果就是農業生產遭受更加長期的損失。

    順德這邊的情況便是如此,兵禍連綿,人口離散,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更別是這些構建在糧食生產基礎上的經濟作物。

    接下來,粵海商業同盟的順德絲綢考察團在機坊主的帶領下參觀了本地的種桑養蠶情況,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口銳減。除此之外,由於糧食產出的急劇下降,導致了一些百姓幹脆砍伐了桑樹,騰出地來種糧食,是否得不償失,對於這些考察團成員來自然是一定的,但是對於那些吃不上飯的百姓來卻是未必。

    龍江這邊的情況不怎麽好,他們隻得繼續考察下去,下一站便要去另一處絲綢產地龍山瞧瞧……

    順德蠶桑、絲綢產業在這些年的戰事中遭逢重創,觀察團在順德跑了幾下來,最後終於來到了順德縣城那裏,包下了一處客棧,以便於商議接下來的運作問題。

    “龍江的要買地、雇人,地還好,就是人怕是還要往外縣雇傭去。”

    “龍山那邊也差不多,基本上都是這個問題。”

    “是啊,走訪的這個幾個鎮子,缺的就是人,可是其他各縣又哪那麽容易雇到那麽多人啊?”

    “也許,其實這裏缺的不是人。”

    “那是什麽?”

    眾人環顧,一個平日裏悶聲不語的絲綢商人皺著眉頭,輕聲出了他的想法:“我想,他們可能缺的是糧食!”

    糧荒,導致了百姓拋棄經濟作物的種植,轉而回歸糧食作物,這是從來不鮮見的事情。商討過後,覺得很可能是這等問題,於是乎眾人便分赴各鎮進行針對性的調查。

    調查的結果,於他們而言可謂是喜憂參半。一方麵,很多原本的桑農對於如果能夠提供糧食的話,他們也更加傾向於重操舊業,畢竟是種糧食於他們而言遠不如老本行來得更加熟悉;而另一方麵,本縣的糧荒問題比較嚴重,衙門方麵也在首先確保糧食生產,這對他們來無疑是存在著雙重壓力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