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八章 霧盡花開(五)(1/4)

作者:張維卿字數:14038更新時間:2019-06-30 12:32:31

    媽祖信仰始於北宋,在民間迅速盛行,並由仕宦向朝廷上疏奏請,亦是得到了官方的認證。從宋徽宗賜“順濟廟額”和宋高宗冊封“靈惠夫人”開始,至今,宋、元、明三朝已經褒封達二十三次之多。最近的一次是為明永樂七年,開啟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成祖皇帝褒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妃”,在明時官府、民間便以妃作為媽祖娘娘的尊稱。

    下一次的褒封,按照曆史上是康熙二十三年,清王朝褒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後”。而之前的一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正是清廷攻陷台灣,曾經一度稱霸中國海的鄭氏集團正式宣告覆滅的那一年。

    在沿海百姓的眼中,媽祖是為海上守護神,發展到後來,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也無論是難產或其他疾病,人們都認為媽祖都能幫助他們排難解困,正是由於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媽祖信仰在中國海及其周邊非常盛行,甚至就連歐洲航海者也將其奉為中國海的海洋女神。

    陳凱提及請求褒封的理由是為媽祖庇佑王師,這一點其實在廣州很多人私底下也傳過,是陳凱在於李定國回師前是親自到南海的妃廟去祭拜過的,結果大軍真的趕在了最關鍵的時刻出現在戰場,一舉奠定了勝局。

    這是很多人都知道事情,從感性上,在場的議員以及與會者們皆是廣東本地人士,對於媽祖的信奉是非常普遍的。陳凱拿出提議,他們自然是沒有投否決票的可能。其中更有一些約莫的看出了陳凱在其他方麵的心思,更是不由得為其在心中暗暗稱道。

    請旨的投票全票通過,陳凱當場就寫了奏疏,派人往雲南送去。接下來,谘議局開始就陳凱設想的製度進行討論,不肯浪費哪怕一絲一毫的時間。倒是谘議局的設立與陳凱向永曆皇帝請旨褒封媽祖的消息很快的便在廣東地麵兒上傳得是一個人盡皆知,並且進一步的向周邊地區擴散開來。

    肇慶府南部的恩平縣,這裏是虎賁將軍王興的控製區。由於粵西文官集團與鄭氏集團之間長期的齷齪,使得堅定站在連城璧一方的他總是有著一份不安,所以對於曾經持險而守的文村他始終沒有荒廢掉,反倒是持續的向那裏運送糧草、武備,以為囤積。

    連城璧的死訊在半年前就已經傳到了這裏,王興悲怒交加,很是大病了一場。未及病愈,他便要盡提大軍出征,去梧州與定南藩決戰,好為連城璧複仇,結果沒等他出發,郭之奇就先行趕到了,力勸了一番,總算是暫且將這份衝動緩了下來。但是,這半年來王興在操練兵馬上可謂是非常之賣力,顯然是沒把這份心思徹底放下。

    “如白泉下有知,亦當寬慰了。”

    歎息過後,郭之奇便啟程離開了恩平縣。仿佛是追著郭之奇的屁股,等他進了高州府的地界就已經接到了陳凱在廣州建立谘議局的消息。他回返高州府,到底還是要與張孝起會晤,而張孝起這邊也準備利用合浦珠的收益和高州三府的稅收來籌建直接聽命於他的撫標,以便於更好的節製轄區眾將。

    這是必須要商討的東西,但是等郭之奇抵達高州府城,什麽撫標不撫標的,他們早已沒有了興致,一見麵談及的就是谘議局的事情,外加上陳凱請旨褒封媽祖的拿到奏疏。

    “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那些愚夫愚婦懂個什麽。”

    到此時,張孝起不由得痛心疾首了起來。與郭之奇講起了最近這些他在高州城裏聽到的風聞,都是百姓在稱讚陳凱的善舉,並且還陳凱這些年活民無數,妃娘娘最是仁德,所以每求必應。至於現在陳凱的請旨,其實也是對妃娘娘的感激雲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