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五章 順治十四年(二)(1/3)

作者:張維卿字數:11366更新時間:2019-06-30 12:32:38

    過去的永曆十年,對於東南戰場明軍而言是攻守異勢的持續延伸,隻是源於閩粵兩省的殘破而導致了這份勢頭並沒有永曆八年的大反攻那樣的進展迅猛罷了。想要繼續進攻,顯然還是在積蓄實力,而這段時間以來鄭成功和陳凱也都是在努力的做著這些。

    於東南如斯,於西南明軍卻完全是另一番的光景。李定國赴安龍迎駕,隨後率部入滇,雲南在李定國的大軍,以及劉文秀、沐波的內外配合之下迅速為李定國所部掌控。但是,原本控製雲貴兩省的秦王孫可望作為唯一的利益損失者自然是心有不甘,於是西南明軍便沿著兩省交界進入了對峙的狀態。

    這期間,作為弱勢的一方,雲南的永曆朝廷對貴州的秦王府多有讓步,為秦王孫可望的親信加官進爵,送歸舊部,還幾度派人去貴陽項,甚至就連孫可望的妻兒也都派人送了回去,而且還是已經進爵為晉王的李定國親自送出的城。

    相忍為國的話了多少次,委曲求全的事情也做了多少遍。隻是,秦王府那邊卻仍舊是我行我素。如此,這兩派的西南明軍就始終互相牽製著,諸如反攻、進取之類相對積極,在東南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的詞匯便蕩然全無了,完全將永曆六年的大反攻以來的勢頭給生生的斷送掉了。

    “今皇上在滇,定國輔之,人心漸屬於彼。臣意請國主早正大號,封拜文武世爵,則人心自定矣。”

    貴陽的秦王府內,針對雲南方麵的討論從未有少過。此間,早前就為孫可望篡位積極謀劃的編修方於軒在大殿內侃侃而談,將如今的形勢詳細的分析了一番,尤其是指出了大義名分上對孫可望的不利。於他看來,如不盡快做出態度,以安軍心,那麽遲早貴州的文武們會被“皇帝”那兩個金燦燦的大字晃瞎了眼睛、迷了心竅。

    又是一番的勸進,孫可望卻顯得有些猶豫。會議結束,留下了兵部尚書任僎和吏部尚書範鑛二人,才總算是將心中的想法傾吐出口。

    “方編修太急了,孤並非無意稱帝,隻是缺了禪讓的流程,總不能讓下人心信服。”

    曆來的改朝換代,總的來,從體製外推翻的自然無需這等手段,但若是從體製內,也就是奪取至尊位之人乃是前朝的高官顯貴,世受“皇恩”的,那便須得設受禪台,讓前朝子將皇位禪讓於其,以做到名正言順。早前的曆朝皆是如此,無非是有時省了受禪台的手續,但是往往也要用其他的形勢代替。

    這,便是在後世,亦是如此。以辛亥革命為例,在滿清必然出局的情況下,民族主義建國的南京方麵是從體製外向內的推翻,清帝退位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隻要能夠北伐成功就足夠了;袁世凱的北洋本是清廷的一部分,袁世凱更是身居高官要職,想要取而代之,無非是以軍隊堵住南京方麵,防止其北伐成功,推翻滿清,同時借南京來壓迫清廷,逼迫其退位,他才能夠成為推翻滿清的英雄。而那一紙退位詔書,其中還特別指出了要袁世凱來組建政府,完全可以理解為是另一個形勢的禪讓。

    放在當下,大西軍原本是體製外向體製發起衝擊的,起碼在張獻忠時期是這麽回事。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滿清成為了頭號大敵,大西軍集團轉而歸附明廷,舉起了大明的旗號,孫可望更是位尊秦王之顯赫。從理論上,這時候孫可望再想改朝換代,確實是缺了一道禪讓的手續。

    範鑛和任僎都是人精,哪裏不明白這個道理。除此之外,他們更加清楚孫可望對於禪位的執著也並不僅僅在於滿清在側,他需要繼承明王朝的正統地位,實在是東南的鄭氏集團膨脹得有些太過驚人了,哪怕是有這麽一道手續他們都不太可能懾服鄭成功和陳凱這對東南雙璧,但總好過沒有。

    “國主,以微臣之見,禪讓確實還需要皇上出場,這是暫時做不到的。但是,以清君側、誅亂臣的名義代行皇權,先把加官進爵的事情做起來,總好過讓朝廷在雲南刁買人心要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