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九章 力從地起(九)(1/2)

作者:張維卿字數:7544更新時間:2019-07-05 22:45:26

    不出其意料,消息果不其然的以著最快的速度送到了陳凱的案前。白了,同樣都是巡撫衙門,但是雙方的實力差距過大,根本用不著那些想要交投名狀的士紳、商賈們出手,從張孝起的公事房一出來,消息就直接送往了此間。

    “這就要拚死一搏了嗎?”

    搖了搖頭,戲謔之中,卻絕無不屑。能夠在曆史上留下名字的,總會有著這樣那樣的過人之處,斷然不可視。這是其一,而更重要的是,陳凱很清楚如郭之奇、連城璧、張孝起到底都是什麽樣的人物,很清楚如他們之類的人們或許在某些方麵是愚蠢的,但也恰恰是這一份愚蠢,顯得那麽的可敬。

    隻是,陳凱從來到這個時代起就已經想得分明,他是要用曆史的車輪碾死一切阻攔華夏複興的存在。滿清自是不可豁免的,而其他擋在路上的存在,要嘛上車,要嘛一同被碾成齏粉,別無他法!

    “人,來齊了嗎?”

    “回撫軍的話,三位大帥都已經在二堂恭迎撫軍訓話。”

    恭迎,回話的官員用了這麽個詞兒,著實讓陳凱開始懷疑他的功名是不是花錢買來的。不過,這也僅僅是在腦海中閃爍了一眨眼不到的功夫罷了,下一秒,他對於這位官員的看法就變成了“憑著這份才學,考下個進士都是應該的”。

    “嗯,很好。”

    陳凱站起身來,隨手一拂官服,便大步走出了公室房。而在二堂的所在,那裏的三位大帥,一個是南洋伯淩海將軍陳奇策,一個是海陵島總兵官李常榮,而最後那人,既不是羅定州的韋應登、葉標的二選一,也不是高、廉、雷的周金湯、鄧耀、高進庫、張月、郭登第之流中的任何一個,卻是一個最不可能出現在廣州巡撫衙門的存在——鎮守恩平、陽江、新會等處總兵官,掛虎賁將軍印,恩平伯王興,那個當年諢號“繡花針”的前流寇首領,故兩廣總督連城璧的死黨!

    “見過撫軍老大人。”

    “免禮。”

    陳凱步入二堂,陳奇策和李常榮立刻便起身行禮,倒是王興,禮數行得很是勉強,若非是另外二人已經行禮了,他什麽也不做實在不過去的話,大概也就起身意思意思了事。

    對此,陳凱倒也並不在意,就連陳奇策和李常榮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異樣,反倒是之前甫一得知王興來了的時候,那一刻的震驚要來得更大一些。

    起來,今日相邀,於陳奇策和李常榮而言都是很清楚將要發生些什麽的,對於這些有了比較全麵的考量,到此無非就是個表態而已。卻是那王興,陳凱在確定了陳奇策和李常榮啟程赴約之後,隻給他送了封僅有一句話的書信,他看過書信後便再顧不得其他,直奔著廣州城就過來了,反而比前者還要早到個半日。

    禮數罷了,陳凱也懶得再去寒暄什麽便直奔主題。這是應有之義,畢竟,如陳奇策、如李常榮,這都是與陳凱穿一條褲子很多年的了,鄭氏集團的財政補貼始終拿著,他們也在做著與鄭氏集團的水師一般的活計,再加上粵海商業同盟的存在,彼此之間早已形成了不可斷絕的利益紐帶,此番事情在私下已經勾連了多時。而那王興,大概也沒有什麽耐心聽陳凱多“廢話”。

    “早前本官與陳伯爺、李總鎮談及的新寧、陽江兩縣結束軍管的相關事項,二位想來都已經考慮妥當了吧。”

    新寧縣和陽江縣的現狀源於當年陳凱配合李定國收複廣東後的酬勳,這是當時的西寧王府、鄭氏集團和粵西文官集團互相妥協之後的產物,亦是為了確保明軍取代滿清對廣東一省的統治穩固而做出的決定。

    當時,三家分肥之後,這兩個縣,連帶著周邊的廣海衛、海朗千戶所、雙魚千戶所等處地方盡皆劃分給了陳奇策和李常榮,用以養兵,同時他們也兼有維護地方統治和恢複地方治安的責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