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一章 故伎重施(六)(1/3)

作者:張維卿字數:7440更新時間:2020-09-15 22:58:45

    雙方一陣斡旋,便由那延平府綠營的遊擊將軍帶著副將麾下和本部挑選出來的八百戰兵,以及廣昌縣提供的一千民夫大搖大擺的南下剿匪。

    按照上次的經驗,山賊、土匪的規模應該也就兩三百人的樣子,而且還是男女老少齊出動。與其說是山賊、土匪,不如說是避難山中的百姓迫於饑寒的無奈之舉。

    對手隻有這點兒人手,一次性出動將近兩千人馬,其中還有八百來自福建的綠營戰兵,殺雞牛刀之歎都已經是輕的了。然而,有此一舉,也並非單純是為了分功。那個鎮子雖說是在廣昌縣境內,可卻毗鄰建昌府和贛州府的交界。明軍在整個東南戰場上都是主攻的一方,這裏也不例外。旁的不說,明軍的探馬早已將清軍的探馬擠得難有立錐之地。於他們而言,雖是本方疆土,卻也與敵國無有太大區別。

    大隊人馬南下,輕而易舉的將明軍早已前伸過了鎮子的探馬驅逐到了鎮子南部的山林之中。與此同時,大軍迅速抵近鎮子,並且迅速的將其團團包圍。

    用遊擊的話說,明軍驅逐清軍在此地的勢力,這附近村鎮未必沒有與明軍暗通款曲的,總要排查一番,方可保證大軍安全。這是應有之義,至於標準嘛,願意向清軍提供支持的自然是忠貞不渝的良善,而不願意的也定然是明軍的細作。

    接下來的兩天,黃金、白銀、銅錢、字畫、古董、首飾、糧食、菜蔬、草料、乃至是壯丁、女子、幼童陸陸續續的從鎮子以及周邊的村子裏向清軍駐防的營寨送去。而這些衡量標準,自然而然的也在陸陸續續的順流而下,送回到新城縣那裏的大本營所在。

    說起來,這鎮子以種植曬煙為主要農產品,出產遠銷各地。其自身地理位置素來又是連通兩府的樞紐,商賈往來,最是廣昌縣南部地區的區域經濟中心,繁華自不待提。

    然而,這早已是甲申之前的舊黃曆了。清軍南下,清軍與明軍、清軍與抗清義軍、乃至如今清軍與東南明軍之間的戰事頻仍,再加上官府的橫征暴斂,哪有幾天安生日子?商旅不說,直說那種植煙草,這年頭兒連糧食都不夠人吃的,更別說是這等經濟作物了。

    經濟大幅度的衰退自是難免,亦是全國的縮影。前兩個月明軍探馬驅逐清軍在廣昌縣南部的勢力,倒也沒有太過盤剝,隻是勒令提供了些許糧草以為補充而已。倒是如今,敲骨吸髓之處,隻差著將整片地區的男女老少都當做是明軍細作給屠了。

    如此,已經是給足了江西方麵的麵子了。否則的話,一群被排擠了三四年的清軍,過著清湯寡水的日子,此刻就算是真的把廣昌縣南部地區給屠戮一空,製造個方圓數十裏的無人區,以“防備明軍”,也沒有什麽好稀奇的。況且,這種事情,清軍又不是沒幹過。

    暴飲暴食式的饕餮盛宴進行之中,遊擊倒也沒有忘記他的本職工作,仍舊在將那些不情不願的探馬、夜不收派出去擠壓明軍探馬的活動空間。然而,隻過了數日而已,原本還占據優勢清軍夜不收便迅速的被明軍趕了回來,一如數日前大軍南下時對明軍的那般。

    “昨天夜裏就不對勁兒,這一晚上被摸了多少,怕是沒回來的都丟在了南邊了!”

    遊擊將軍氣急敗壞,一腳便將那赤條條的女子踹下了床去。一時間,春色彌漫,奈何遊擊早已失了興致,而那報信兒的親兵自也不敢多看一眼,隻是連忙上前,服侍著將主穿好衣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