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章 崩塌(一)(1/5)

作者:張維卿字數:13144更新時間:2023-02-24 13:58:30

    任誰也沒有想到,此番,為了我大清戰鬥到最後的竟然會是誰也瞧不上的綠營兵。

    不過,這個最後,也僅僅是晚上個幾分鍾而已。當中軍的崩潰波及而來,綠營便不負明清雙方之眾望的一哄而散了。

    然而,比之那些先行者,綠營兵卻遇到了一個問題——他們列陣的所在位於江山港之側,背後便是老虎山。在前有強敵,另一側比他們更早潰敗,明軍已然威脅到他們的側翼的情況下,無論是跳河,還是翻山越嶺,顯然都不太可能甩掉已經與他們接戰的右翼明軍。

    既然逃不掉,那便總要求個生路。他們可沒有置之於死地的白甲兵那般瘋狂,第一個聰明人很快就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越來越多的綠營兵丟下武器,跪地請降。接下來,隊、營、協、鎮,越來越多的綠營兵開始了成建製的向明軍投降,晃如那狂風撲麵,野草伏地。

    比之已經進入到了追擊潰兵節奏的左翼和中軍,右翼的遊兵鎮和智武鎮可謂是輕鬆至極。不過,相較著此刻的愜意,他們更是帶著羨慕、嫉妒的目光看向左翼和中軍的明軍。畢竟,鄭成功的獎懲規則可不是單純的以斬首和俘獲作為衡量標準,而是要看各部在戰場上的表現。他們扛得活兒少,到時候得到的獎賞自然也沒有比旁人來得更多的道理不是。

    兩鎮的總兵官已經開始尋思著接下來向鄭成功請命作為收複浙東的先鋒,而此時,左翼和中軍的明軍則在尾隨著清軍的潰兵繞過老虎山,直撲江山縣城。

    誠如鄭成功所言般,當清軍在主戰場上徹底失敗,與明軍那三個騎兵鎮糾纏的漢軍旗騎兵便立刻選擇了腳下抹油。比他們更快的是與鐵人軍混戰的八旗鐵騎,早在阿商格落馬,便如當頭棒喝一般,使得那些本就是靠著主將的拚死血戰而士氣大振的八旗軍迅速的冷靜了下來,在重新意識到他們接近於送死的轉瞬後,除了極少數如白甲兵般殺紅了眼的一根筋外,其餘的則是當即便抱頭鼠竄。

    主戰場上,明軍還在乘勝追擊,但鄭成功對於實際戰果卻並沒有太過樂觀。這,說到底還隻是一場擊潰戰,而非圍殲戰。清軍的戰馬遠比他要多出太多了,甚至就連八旗軍中的步兵也基本上都有馬匹代步,單憑著步兵,他們是無論如何也追不上那些四條腿的。而各鎮直屬的騎兵又很少,素來都是作為探馬存在的,想要把清軍盡數留下也是不現實的。

    從現在看,真正被明軍全殲的隻有自陷死地的巴牙喇營,除了覺羅雅布蘭被俘以外,全部被明軍斬殺。

    至於最終的戰果,除了騎兵以外,憑著他的經驗,待到步卒拿下了江山縣城,就會有一個大概的數字了——那些沒有被斬殺和擒獲的,大多數都騎馬跑了,有多遠跑多遠,哪裏還能追得回來。

    “若被擊潰的是我軍,能夠逃出生天的隻怕是十不足一。”

    騎兵的機動性不僅僅利於交戰,逃命也是大有裨益的。在大隊的明軍簇擁下,鄭成功向著江山縣城開拔,行在路上,他的腦海裏已經開始謀劃未來越過長江,在北地與清軍的最後決戰。

    這,自也並不是什麽浮想聯翩。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更何況,經此一戰,滿清在江南的統治根基被明軍打折了脊梁骨。剩下的,無非是時間和距離而已。

    “或許,沒必要急著收複南京。”

    騎兵,長久以來一直是東南明軍的短板,戰馬常年依靠繳獲的日子讓他和陳凱的戰略戰術受到了很大的限製。

    隻是,想到此處,鄭成功卻又不由得搖了搖頭。南京的政治地位於大明而言太過重要,收複那座明太祖的龍興之地,對於全國民心士氣都將會是一個極大的鼓舞。而經濟上,南京左近便是太湖,環太湖地區也是全國最為富庶的所在,能夠貢獻的稅賦足以讓東南明軍的實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就算是有海貿作為依托的鄭氏集團也是絕對無法忽視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