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四章 崩塌(五)(1/4)

作者:張維卿字數:10450更新時間:2023-02-25 00:57:36

    整個正月,明軍在江西東部高歌猛進。

    廣信府自不待提,在本地綠營遭逢重創、援軍盡皆覆沒、佟國器率軍遠遁的情況下,這一為明清雙方爭奪數月的贛東重鎮毫無懸念的換上了大明的旗號。

    緊接著,在杜輝的統領下,大軍北上,安仁縣、餘幹縣、萬年縣、鄱陽縣次第收複。隨後,留下督標第二鎮和後衝鎮於安仁、餘幹,在前鋒營越過南康府,直撲湖口的同時,杜輝率中衝鎮本部兵馬坐鎮饒州府城,並派遣了一支騎兵護送信使曉諭樂平、德興和浮梁三縣,慷慨的送給這三個縣的清廷官吏將校們一個做俊傑的機會——識時務者為俊傑。

    至二月初,饒州府全境收複、南康府東部收複、九江府東部的湖口縣和彭澤縣也處在了明軍的兵鋒之下,餘新所部的探馬更是已經能夠駐足長江之畔,觀東逝水之萬年不絕!

    清軍在江西的兵力本就不多,最初是鄱陽湖和贛江一線設九江、南昌、贛州三大重鎮,餘者,偌大個府往往卻隻有數百綠營鎮守而已。等到了鄭成功收複福建以及陳凱攻破南贛,清廷不得不增厚了本地駐軍,以應對明軍的威脅。奈何吉安、衢州兩線吃緊,優先級擺在那裏了,其擴編的實際兵力也頗為有限。如今麵對如狼似虎的明軍,而且一來就是三、四個鎮的上萬人馬,棄城、投降這自然也都是理所當然的戲碼,莫說是陳凱了,就連北上的的眾將也都很快就看膩了,直呼這些綠營兵缺乏創新精神。

    “饒州府和南康府的天地會組織藏了一批船隻,雖說都是些小船,沒辦法與韃子的鄱陽湖水師抗衡,但騷擾和偷襲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湖口那邊應該沒什麽懸念了,也許餘新的捷報已經在路上了。”

    滿清在贛東北的統治全線崩盤,為了應對明軍的威脅,達素連忙派遣了西南經標的兩個鎮分駐撫州府北部的東鄉縣和南昌府東南部進賢縣,將部隊沿著這兩個縣以及此前就派遣張勇駐守的金溪縣一字排開,阻擋明軍從饒州府直搗南昌,或是繞過金溪縣穿插撫州府城的可能。

    這條防線頗為漫長,超過兩百多裏地的距離讓那一提督兩總兵的西南經標也頓感壓力劇增。奈何,達素現在手裏能夠拿得出手的牌麵實在不多,甚至如果不是洪承疇硬扣下了西南經標,將其投入到了江西戰場,而不是隨滅國大軍深入雲貴的話,隻怕江西早已不複為清廷所有,現在陳凱大概率已經在長沙城裏“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了。

    此刻,達素吃緊,陳凱自然是不再“矜持”,各鎮向撫州府全線出擊,擺出了一副要與達素決一死戰的架勢。一時間,清軍在藤橋鎮、青泥鎮一線壓力劇增,雙方的傷亡數字也同樣是陡然而升。

    這對清軍而言是殊為不利的,尤其是伴隨著清軍在衢州慘敗的消息擴散開來,征戰多年的陳凱甚至已經可以從清軍的表現中觀察到其軍心士氣的不斷衰落。

    顯然,越是這樣拖下去,對江西清軍而言就越是不利。但是,從大局考量,越是拖下去對清廷卻顯得越是有利。這樣的矛盾仍舊是由清廷東守西攻的大戰略決定的,無論是衢州的濟度、寧波的伊爾德,還是撫州的達素、吉安的劉光弼、桂林的線國安,現階段無不是服務於西南的滅國之戰。

    相反的,明軍在江山大捷後士氣如虹,趁著清廷尚未反應過來,以及局部戰場的兵力優勢,自然是要盡可能快的收複更多失地,將優勢最大化。可現階段,江西戰場上清軍的士氣在持續下降,明軍的勝算理論上是在不斷提升的,想要從應該能贏到十拿九穩,拖一段時間,在決戰前繼續給清軍放血才是最為有利的。

    “不急,不急,那三個鎮應該快到了,等黃山得了那支生力軍,江西就可以與滿清說永別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