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八章 逆臣(三十)(2/3)

作者:張維卿字數:8154更新時間:2023-05-13 01:48:23

    他們這一行人在負責安排會場的幕僚的帶領下拾階而上,很快就來到了二樓。這裏形製、布局與一樓大致相同,陳凱滿心隻有會議,便隻是掃視了一番,便繼續登上了三樓。

    “牧翁、文閣部,暫且休息片刻,到了吉時我等再行開始會議。”

    “竟成有心了,且放心,老夫的身子骨還夠硬朗,還要親眼看著王師將韃子趕盡殺絕了呢。”

    “牧翁都能一口氣登上這黃鶴樓,老夫自無不可。倒是竟成,莫要小瞧了我們這些老家夥哦。”

    “二位說笑了,晚輩後學哪敢造次。”

    親眼看過了黃鶴樓,陳凱才突然意識到他此前在會議選址上的不周——錢謙益和文安之的年事已高,這登高爬梯的,著實不便。不過,這樓確也沒有他此前預計的那般高聳,文安之的身體素質素來不錯,一把年紀還在常年奔波於夔東、鄂西,體察軍情、民心,夔東眾將看向文安之時那滿眼的敬佩亦是從頭一天便落在了陳凱的眼中。而錢謙益,雖說是瘦弱了些,年紀也更大了不少,但看那精神頭兒,比他們這些“年輕人”是一點兒都不差的。

    眾人先行在距台階不遠的一處用以休息的小間裏落座,陳凱飲過了一杯茶,便起身開窗,極目遠眺,仿佛整個武昌城盡在目中。

    “此番布置,竟成確是花了心思了。”

    說是無妨,但真的登上樓來,錢謙益還是頗感疲憊。直到落座之後,緩了片刻,才突然道出了這麽一句來。而陳凱對其所指,亦是心知肚明。

    整個三樓便是這籌備會議的會議大廳,其大致上可以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有一圓桌,四周分列了五把椅子,右側還有一套單人的桌椅是留給負責記錄的幕僚使用的。這本就是應有之義,但卻不是最重要的。此番布置的重點在於三樓北向的部分,那裏有一座精工打造的神龕,內裏供奉著明太祖的神主牌,案上有香爐、燭台,案前則有五個並排的跪墊。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借已經去世兩百多年的朱元璋來壓現在還活蹦亂跳的朱由榔,陳凱自要把戲碼作齊全了。甚至不光是他們要在每次會前、會後祭拜朱元璋,更是要將他們在明太祖的神主牌前,也就是相當於在朱元璋眼皮底下開會的事情大肆宣揚!

    吉時很快就到了,五人依次出了小間,徑直的來到朱元璋的神主牌前。被陳凱請來主持祭禮的是曾在崇禎朝擔任過江西巡撫的郭都賢,此刻便立於神主牌與跪墊間的一側。

    “郭老,有勞了。”

    陳凱很清楚,這位曾對弘光、永曆兩位天子手召俱辭不赴的大明遺老在湖廣士紳中享有崇高聲望。除了其人曾做到過巡撫的高官,更重要的是此人與洪承疇有舊,當年就是他在洪承疇手中救下洞庭詩案中的那一百多名湖廣讀書人的。有著這樣的經曆,其人在湖廣士紳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開會,自然沒有這位大明遺老的份兒的,這是屬於他們這些長久以來獻身於抗清大業的英雄們才有的資格。但是,當年李定國兩厥名王之後,郭都賢和周堪賡、陶汝鼐等湖廣士紳亦曾前去拜會過李定國,並在此後的一段時間積極參與抗清運動。隻是後來孫李交惡,湖廣戰局急轉直下,以及洞庭詩案的爆發和洪承疇的長沙幕府開始發揮作用,他們才被迫再度沉寂了下來。對此,陳凱願意借助於此人的影響力,為戰時內閣添磚加瓦,而郭都賢亦是樂於接受陳凱的邀請,隻在接到書信的第二天便從益陽老家匆匆趕來,那時候明軍還沒拿下武昌城呢。

    “竟成言重了。”向陳凱回了一禮,重新換上了官服的郭都賢便正色道:“請諸君上前,誦讀祭文。”

    向朱元璋闡明他們舉辦戰時內閣籌備會議的原因和目的的祭文自然是由東南文宗錢謙益來撰寫和誦讀,其中文字那叫一個花團錦簇,既說明了天子棄國對人心、軍心帶來的惡劣影響,又表明了他們這些大明忠臣為國不惜己身的高尚情操,把奪朱家皇帝權力的勾當說得那叫一個感天動地,陳凱聽了過後都覺得他此前對李定國說的那些都顯得有些過於直白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