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六十三章 逆臣(三十五)(1/4)

作者:張維卿字數:9984更新時間:2023-08-22 18:47:36

    張煌言的反對態度比郭之奇來得更晚,但卻更加堅決。

    若論祖製,戰時內閣本就並非大明祖製,甚至內閣首輔為百僚之首亦非大明祖製所承認的,但是他們既然連戰時內閣都開啟了籌備會議,此便更不在話下。況且,關於薦才製度的特例,他們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由於宗室規模急劇膨脹,由宗室所引發的財政負擔和地方民怨已經到了不得不加以解決的地步。對此,萬曆、天啟年間就曾開設宗科,以供宗室子弟參與科舉考試,試圖以官位換授爵位,通過令宗室自食其力來緩解財政壓力。

    奈何,明朝養肥豬式的宗室奉養政策搞出來的那群養尊處優的宗室子弟又如何能在科場上幹得過小鎮做題家,以至於終明一代,能夠考中科舉的宗室都寥寥無幾。

    眼見於此,崇禎也主張過宗室換授,這一次並非科舉,而是由宗人府為朝廷舉薦宗室人才為官。這項製度的主要支持者便是崇禎皇帝、首輔溫體仁和當時還隻是唐王的隆武皇帝,而反對者則是其他文官。

    作為這些文官代表的禮部侍郎陳子壯,就是嶺南三忠之一的那位陳子壯立刻就引來了崇禎的勃然大怒,溫體仁亦是落井下石,欲援引太祖祖訓之“離間親親”條例對陳子壯嚴懲,最後在朝臣們的幾番扯皮之下,陳子壯還是被從寬論戍。而後來的諸多史料記載關於這段曆史,便大多幹脆省略為了奸相溫體仁陷害了一個名叫陳子壯的忠臣……

    其實,崇禎所主張的實際上便是恢複明太祖時的祖製,但卻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究其原因,無非是宗人府獲得薦才權必然會對現有吏部銓選製度和科舉製度造成衝擊,會威脅到士大夫的利益,僅此而已。

    曆史上,崇禎最終還是力排眾議,強行通過了宗室換授之法。但那已經是崇禎九年的事情了,距離其自掛煤山就剩下八年的時間了,能夠緩解多少財政壓力和地方民怨,隻怕也隻是杯水車薪罷了。

    事實上,這世上的事情本就無所謂祖製與否,無非是是否附和當權者和倡言者的利益罷了。此間,張煌言所持的反對理由,亦是如此。緊接著,文安之便是臉色一青,亦是對陳凱表示了反對的態度。唯有錢謙益,卻是在猶豫片刻過後,才從他們的這些對話中找到了些許解決之策出來。

    “竟成確曾是閩王的幕僚出身,老夫亦曾教授過閩王聖人之道,老夫願意以海虞錢氏滿門性命擔保,竟成和閩王絕無操控台諫之想!”

    言官的設立本是皇帝用以監察朝堂之用,是故,皇帝最忌諱的便是言官黨附高官,由大小相製蛻變為上下勾結。是故,操控台諫本就是一件非常嚴重的指控。更何況,涉嫌操縱台諫的不隻有閣臣,更涉及到了藩鎮,這便更加讓人不寒而栗。

    此間,無論是作為反對者的郭之奇、張煌言和文安之,還是身處嫌疑之地的陳凱,甚至是相對超然的錢謙益,其實都很清楚到底為何。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大明的現實狀況——科舉不興,藩鎮以幕僚充當地方官,這便是普遍現象。作為此前最大的兩個藩鎮——秦藩和閩藩,前者控製著雲貴兩省,後者控製著閩粵兩省,他們派出任職的幕僚最多,多到了其他藩鎮連零頭都比不過的地步。

    隨著孫可望的降清,以及清軍借助於孫可望的勸降書從而勢如破竹的攻入雲貴,那些由孫可望任命的地方官紛紛轉投了滿清。隨後,在清軍慘敗後,這些人又是逃離的逃離、隱居的隱居,任誰也不敢承受晉王殿下的雷霆之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