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7章 完成任務(2/3)

作者:莫為難字數:6658更新時間:2019-02-05 00:23:28

    在注冊裁判數量上,中國尚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在裁判隊伍的整體水平上,我們更已經看不到鄰國飛奔跑的背影了。

    造成這樣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先是渠道不暢通。現在有人想當裁判,卻可能連門都摸不到。目前足球裁判的資質等級審批權歸屬於各級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但地市級以下的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包括足協建製不規範,足球裁判培養也不規範,有限的資金和人員更多關注的是組織競賽。這種不規範導致有些有意做裁判的人根本找不到‘組織’。

    在日本足協官網頁,裁判與教練、國家隊等並列在最醒目的標題欄,點擊進入後,便可以找到注冊、培訓等信息。而在中國足協官網瀏覽半時之久,卻沒有找到關於裁判的專題欄目,對於一個對裁判工作感興趣的人來,如果在網站上花半時都找不到有效信息,那麽恐怕十之**會望而卻步。

    其次在裁判培養方麵,日本建立了四級裁判體係:從最基礎的可以執法地方比賽的第4級到可以執法全國比賽的第1級,第四級中15歲以下的裁判數量就過13ooo名。而負責培訓的裁判講師方麵,日本也建立了四級體係,從3級一直到s級,總數量為2219人。其中,1級和s級講師數量為123人,中國同等級別的講師僅有24人。

    最後在裁判的水平方麵。在當今世界足球技戰術快展變革的時代,裁判培養的理念也在飛更新。如果隻是在犯規時吹哨,嚴重犯規時出牌,越位時舉旗,即使沒有一次錯漏判,也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裁牛裁判的角色已經從犯規判罰者向“比賽管理”者轉變。因此,現代裁判需要掌握判罰尺度控製,場上情緒控製,比賽流暢度控製,比賽有效時間控製等能力……這方麵,日本足協將每項指標量化,讓裁虐比賽管理”上升成為一門科學。

    而在中國,直到2o1o年中國足協才組織引進國際足聯《規則測試試題庫》、提高裁判員體測標準、對裁判員執法情況進行量化評估。但相比日本等國家,中國的裁判培養似乎依然處於“蠻荒時代”。

    數量少、水平低、觀念舊,所以在國內的重大杯賽的決賽,在中的很多關鍵場次請日本裁判過來吹罰成了常規。

    這場比賽正是如此,木村博之的判罰讓很多的球員都不適應,並不是木村博之的能力差,而是國內球員平時在低劣的裁判判罰的比賽中養成了很多的壞習慣。

    不過張升關心的還是丁懷翌的情況,畢竟他受到的侵犯時很明顯的。還好的是被一瘸一拐的扶到場邊的丁懷翌在接受了隊醫的緊急的處理後,現沒有什麽大問題,在場邊喝了幾口水之後,丁懷翌惦著腳尖慢慢的步入了球場。全場的球迷也給他送上了掌聲。

    劉劍洪也道:“剛才那個犯規真的是太業餘了,球員在急轉身中,支撐腿所承受的重量是非常大的,就算對這條腿很的碰撞都有可能會導致很大的問題,還好丁懷翌沒事,這下可能雖然很痛,估計也是硬傷。像他這樣腳下技術群的球員以後在中可能也會受到的這樣的侵犯的,真為他踢球的風格感到擔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