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平定揚州(108)(1/3)

作者:皇叔劉司馬字數:8718更新時間:2019-06-04 23:52:57

    劉瀾那套練兵方法有效果是有效果,但絕對不是什麽人都能夠輕易去學,畢竟光這後勤的開銷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關鍵是這樣的士兵下大力氣培養出來之後在戰場之上損失了那成本就更大了,所以除了當年他的北軍有這個財力外,一般人絕對不會像劉瀾這樣瘋狂,將大半的稅賦都放在了部隊的後勤上。

    有這些五銖錢,做些其他的事情,尤其是投在民生上,必然會得到成倍的回報,反而投在部隊上,是最見不著回報的,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的話比較短視,但是在現如今這樣諸侯大戰的亂世,精兵政策絕對不會是首選。

    因為你有人口以及足夠的壯丁,再加上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動員能力,就可以招募到源源不斷的青壯參軍,精兵也許隻能有幾千人,但是這樣的部隊一旦上萬,那麽幾千精兵照樣要敗在他們的手上。

    這樣的想法和當初陳群不建議在沛縣改革的道理是一樣的,最後改革成功也隻是讓沛縣變成別人眼中的肥肉,而劉瀾精兵之策,雖然能夠騰出大量的人口,但是發展卻是需要沉澱的,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見到匯報,時間太久了,誰又會賭上十幾年的時間?

    所以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他們的做法看起來會有些急功近利,但如果能在十年之內結束戰爭,那時再去發展必然要比劉瀾現在的選擇更佳。

    這些道理劉瀾當然也懂,劉邦不就是這一套理論嘛,最後得了下,而劉瀾當然也明白這套理論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管你什麽精銳不精銳,就算是新兵,也能讓你在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中變成精銳,因為活下來就是精銳,又何必花大力氣去訓練?

    到時候你幾萬精銳,這邊幾十萬部隊,人數直接壓製,取得勝利那還不簡單,可劉瀾始終都明白不管是光武還是高祖,他們的這套理論雖然不錯,但是之後休養生息帶來的後果又是什麽。

    所以劉瀾想試試他的想法能不能成,就算不成也無妨,畢竟他割據了揚州,有絕對的塹保證他去發展,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任何事情,如果能成功,那就可以確保統一之戰後,人口不會銳減太多。

    想想漢末之亂,大漢朝的人口到三家歸晉銳減了多少,而劉瀾就是想看看,自己精兵政策下,有大量的人口去發展,會取得什麽樣的效果,你們去急功近利,而我則在江東發展十餘,十年生聚,那時候再北上必能一戰成功。

    當然了這樣的想法不容易,畢竟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都不可能給他這個機會,北方戰事隻要一結束,那下一個就會是他,曹操或者袁紹可不像袁術那麽傻,關鍵時刻被豬肉蒙了心,什麽時間不稱帝,偏偏在那麽關鍵的時刻稱帝,不僅把自己的命葬送了,關鍵是給劉瀾解了圍。

    如果沒有這一仗,如果袁術沒有死在曹操手裏,如果曹操不是為了自保奪了河內,那袁紹還真不會這麽急著就出兵南下,最不濟也會按照沮授的心思逐步蠶食消滅曹操,但是河內距離冀州太近了,這麽大的威脅他怎麽可能允許被掌握在曹操的手中。

    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河內乃光武龍興之地,其與漢中之於高祖是一個道理,所以曹操奪取河內對袁紹來無疑是一種野心的展露,而這絕對是袁紹所不能容忍的,出兵攻打曹操也就成為必然,甚至他不能再等再拖,一戰而定中原,然後再與劉瀾決戰,並最終統一下。

    當然與劉瀾之戰可能並不容易,可如果按照沮授的建議,一步步向南蠶食下去,與劉瀾拚消耗最終拖死劉瀾。

    袁紹的底氣在於冀州在於中原,而劉瀾奪下的江東能有多少人口與他去拚消耗,袁紹就算是用十個人換一個人,也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個時代的南北太過懸殊,而就劉瀾所知這個時代的南方大多數還是用著非常原始的方式生活,刀耕火種更是普遍,而一些發展好的的地方,大多數都是因為北方逃荒躲災的難民將先進的科技帶到了南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