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706更新時間:2019-02-06 01:06:44

    這些氮的氧化物具有強氧化性,可將二氧化硫(s)氧化成三氧化硫(s),三氧化硫可與水反應生成硫酸,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而氧化過程中再次產生了大量的氮的氧化物(n),而n可以與氧氣反應再次生成二氧化氮(n)。從此可以看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這些氮的氧化物其實隻是起一種催化劑的作用,在消耗的同時又不斷生成新的。可以被循環利用。而在此過程中,硫酸也在不斷生成。

    從第一生成塔出來的爐氣(大約反應掉了40%的二氧化硫)依次通過後麵三個同樣的硫酸生成塔後。進入氧化塔,此時二氧化硫已大部分被反應掉,剩下的氣體主要成分為n。n被部分氧化,然後進入後麵的第一、第二吸收塔,被塔頂淋灑下來的硫酸吸收生成亞硝基硫酸,從而實現的了氧化氮類的回收利用。最後的尾氣則經由衛生塔、捕霧器後進入煙囪,排放於大氣之中。

    整個生產流程設計巧妙,可實現循環生產、重複利用。其中,第一生成塔出來的硫酸已經脫硝,冷卻後經由管線導出,部分作為成品,部分作為後麵兩個塔(第一、第二吸收塔)的淋灑酸。而第一、第二吸收塔出來的酸(含硝基硫酸),又可作為前麵幾個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生成塔)的淋灑酸,氧化塔因無填充物而不進行酸的淋灑,整個過程實現了循環生產。

    在這條生產線中,宋強等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沒有照搬曆史上18、19世紀的歐洲鉛室法、塔式法製取硫酸的套路,而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大膽的改進,整體技術已經達到了0世紀初的水準。比如除塵室就是歐洲本來沒有的設計,再比如加熱爐氣的管道(以保持爐氣溫度)也是原來沒有的設計。

    生產線的核心設備“塔”是用耐酸磚粉料在窯中整體燒製而成的,呈圓筒狀,安放在地麵上。底部有填充料,為耐酸的玻璃球、石英塊、焦炭等,這是為了增大反應麵積。塔的頂部是一個裝淋灑酸的淋酸盆,同樣用耐酸材料製成。淋酸盆底部是一些孔,以便讓淋灑酸下漏到塔內。

    在歐洲人早期生產過程中,他們都是讓工人提著一個裝滿淋灑酸的大桶往淋酸盆內傾倒硫酸,在這個過程中酸液很容易濺出,從而造成事故。而在宋強的設計中,他大膽采用了虹吸原理設計了一個自動加酸裝置。

    即在淋酸盆旁邊高處放置了一個底部有管道直通淋酸盆內的、裝滿酸液的大酸瓶,大酸瓶的頂部還另有一根管道垂下來。當加酸的工人提著酸桶過來後,他隻需將酸瓶頂部垂下來的管道接入酸桶內酸液液麵下方,然後將酸瓶通往淋酸盆的管道打開。酸瓶內的酸液進入淋灑盆後,酸瓶內酸液液麵下降,此時大氣壓便開始將酸桶內的酸液開始壓入酸瓶內,使酸瓶內的酸液液麵始終保持一定高度,從而實現自動加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