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828更新時間:2019-02-06 01:07:20

    豐收農機廠出產的各式馬拉玉米收割機、馬拉麥收割機、馬拉牧草收割機等設備在廣大農村地區非常受歡迎,不過其高昂的價格卻也足以讓人望而興歎。不過這難不倒廣大的東岸農民們,他們在所在村的村長組織下進行集資,將設備購買回來,然後自己套上挽馬進行收割工作。有些人丁較少的家庭,村裏還會組織人義務幫其將地裏的糧食進行收割、脫粒、晾曬。鄉間的風氣非常淳樸,而政府在基層的威信也正是通過這些事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

    去年村裏的農地種植的全是越冬麥,到了1月下旬糧食收獲的大忙時節已經基本都過去了。地裏的麥大部分已經收割完畢,隻有極少一部分田地還在進行最後的搶收。一些性急的農夫甚至都已經將收完麥的農地耕完了,他們挎著籃子,一邊走一邊將籃子裏的稻種撒在地裏。如今人手不足,但播種麵積卻又不,因此牧草嶺這邊根本就沒有培育秧苗後進行插秧或拋秧。這裏采取的仍是傳統的撒播法,即將稻種均勻撒在耕好的農地裏,然後挖開隔離灌溉水渠的田埂,讓水渠裏的河水進入農田。而當種子在水裏浸泡了一後,差不多就會發芽了。

    這種方法當然不如事先培育秧苗來得高產,但在農村勞動力一直都不是很足的東岸卻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事實上1世紀中國一些地區的鄉下農民們種田積極性不是很高,他們便是采用的此種方法,而不是那種勞心勞力的插秧、拋秧。每年種兩季,一季麥、一季水稻,夏糧收獲麥,秋糧收獲水稻,雖然沒有後世的化肥、農藥,但在土地本就很肥沃的湖西農業區,糧食產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田間的田埂和水渠兩岸大家也沒有浪費,這些來自山東的農民們在田埂上栽種了農技站發下來的蠶豆,在水渠兩岸栽種了一些芋頭,幾乎連一寸空地都不浪費,讓人看了歎為觀止。比起後世北美那種浪費大的粗放型大農場農業,眼前的湖西農業區才是真正精細型的典範啊。美國那種種植方式對適合種植的淺表土壤的破壞很大,時間長了後適合耕作的土壤厚度會越來越低,東岸人是不會重蹈他們的覆轍的。

    一些孩在水渠邊和稻田裏玩來玩去,不時大呼叫地抓起一尾魚。不遠處村子裏家家戶戶都升起了嫋嫋炊煙,不時有幾個農村婦女站在家門口扯著大嗓門吼上幾句,然後便有一個渾身玩得跟泥猴似的孩飛快地跑回家去吃午飯。有些玩得太嗨的孩還被父母揪住狠狠揍了幾下屁股,頓時哇哇大哭起來。

    邵元義看著那些一邊哇哇大哭一邊盯著灶台上的紅燒羊肉直流口水的孩,搖頭笑了笑,這才叫生活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qidian閱讀。)9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