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四十六章 經濟調查(三)(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200更新時間:2019-02-06 01:07:33

    1645年11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播季節。奇山堡外,這座去年新設的城鎮已經初現了她的活力,一望無際的平整土地沿著伊河兩岸規則排列著。而在這些土地邊,已經有一些性急的農人在播種了,他們種的是大豆——一種需求量極大、收購價格很高的經濟作物。

    如果你沿著田間的田埂走過,並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在田間勞作著的農人中,充斥著大量穿著破舊麻布衣衫、胡子拉碴的男人,他們和穿著整潔幹淨的棉布衣服的山東農民一起,在田間辛苦勞作著。

    “這些都是來自意大利的季節性農業工人,他們乘坐沿海船渡過拉普拉塔河後進入東岸大草原東部地區,然後依靠極少的食物在荒野間跋涉好幾,最後進入共和國最南端的羅洽港。”已經正式辭去公職,來奇山堡給某些人當白手套籌辦榨油廠的徐文選如是對采訪他的記者道。

    記者是從首都過來的,名叫黎達彥,兵團堡第一屆畢業生,隸屬於教育部辦的第二份報紙《生意人報》(原為《真理報》副刊)實習記者。他前些莫名其妙地接受了個任務,是到伊河地區的奇山堡、丘伊鄉、梅林港進行一番經濟社會調查,並重點報道一下當地的工業。報紙主編特地扭扭捏捏地向他暗示,工業報道除了梅林港的南方車輛廠外,尤其需要重點報道一下奇山堡的徐氏榨油廠。因為這是國內第一家大規模使用蒸汽機榨油的企業,值得大書特書一下。黎達彥雖然覺得這其中肯定有什麽貓膩,當基於服從命令的性,他還是遵照主編命令來到了奇山堡。

    徐氏榨油廠的東主徐文選特地抽出時間陪同黎達彥到田間地頭走了走,向他展示了一番伊河兩岸眾多和徐氏榨油廠簽訂了購銷協議的農戶們的農田。

    “事實上這些意大利人如今無處不在。”徐文選繼續向記者介紹道。“不瞞您,我的廠子裏就雇傭了一些手續齊全、持有臨時身份證明的中南歐人——主要是匈牙利人。眾所周知,他們勤勞刻苦、老實能幹,需要支付的報酬也很低——因為他們並不享受《勞動法》以及《社會保障救濟法》的保護與補貼。如今不光是我,國內很多私人企業甚至國營農場、建築隊都大規模雇傭他們。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潮。”

    “如果黎記者你願意去別的地方——特別是那些大城市——轉一轉的話,你就發現,如今諸如挑糞工、清潔工、碼頭挑夫、力工、腳夫等沒有技術要求的所謂‘低賤’行業都已經被他們大量占領了。原本在這些行業擁有深厚勢力甚至還組建了行會的查魯亞人被他們一步步驅逐,現在都轉而到南非乃至新華夏討生活去了。”

    “等等,徐廠長,你剛才不是他們是季節性工人麽?我的理解是他們在農忙時節浮海來到東岸。以賺取一些工資。那麽農忙結束後他們不應該再返回拉普拉塔麽?”

    “那樣他們甚至連來回的船費都支付不起。”徐文選哈哈大笑道,“黎記者,他們將全部身家拿出來付了船費就是為了來東岸打個零工麽?要知道,拉普拉塔當局可是禁止他們的人民出外工作的,要不是多年前的那場戰爭的結果,他們甚至都不能與除利馬之外的商人進行貿易。載運他們來東岸的那些船都是走私船。費用可並不低,這些人來到東岸後壓根就沒想過回去。拉普拉塔已開發的土地基本都有主了,那邊的官員們對於開發新的土地一直不太熱衷,雖然這些年也向南邊和西邊擴展了一些,但終究有限。但是他們那個愚蠢的國王卻又在通過奧地利親戚不斷地將處於戰亂地區的波西米亞、匈牙利、西裏西亞乃至意大利地區的落魄居民們弄到拉普拉塔來,所以,這就是東岸外來勞務工數量持續增加的原因所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