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924更新時間:2019-02-06 01:07:50

    聽到王有財這麽,正在田裏捆束苜蓿的安德森笑了笑,然後道:“開墾四萬畝荒地是一項艱苦的工程,但隨後的耕作活動甚至比開墾本身還要艱辛數倍。不過令人安慰的是,開墾麵積雖然是這麽多,但事實上今年每個人的耕作麵積卻沒有變得太大,因為上頭引入了一種新的耕作製度——三茬輪作製度。也就是,我們每年隻需要耕種二十畝土地,另外十畝休耕,當然這仍然是很繁重的體力勞動。”

    所謂的三茬輪作製度是指將耕地分成三份、三年之內每份休耕一年的製度,以保存耕地的肥力使其不至於太過透支。正常耕作的土地(兩份)上種植穀物(一般是麥),休耕的土地(一份)上種植什麽則不作任何規定,村民們可以自由選擇。但為了便於機械化統一收割,一般一個村的休耕土地應盡量種植同一種作物。農業部建議大家種植苜蓿或者豆科作物,因為這兩種作物能夠增加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以快速補充耕地上一年失去的養分,同時也能夠獲得大量的飼料飼養牲畜。

    這種耕作製度在後世有個響亮的名稱,叫做“諾福克輪作製度”。這種製度對於保證耕地肥力、提高糧食產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大致流程如下:正常耕作的土地上種植冬麥,收獲後立即續種一茬土豆或者紅薯之類短生長期作物;此時休耕的土地上統一種植苜蓿,一個村的休耕土地一般可以規劃在同一處地方,此時可在休耕田地周圍紮起圈舍,將這片休耕土地作為牧場供養牲畜(一般是菜牛或奶牛),牧場可以一直持續到次年5月底或6月初,曆時九到十個月。如果這段時期內公作美、日照溫度降水都合適的話,牧草內的澱粉含量應該會很高,對於促進牲畜養膘也具有巨大的意義。

    “等到秋播開始的時候,這0畝地中的0畝將種上麥,另外十畝繼續種植苜蓿。前陣子我買了六頭菜牛和兩頭奶牛,嗯,就是從拉普拉塔弄過來的便宜牛。這十畝苜蓿第一年產量肯定不會太高,但配上那些土豆、紅薯差不多也夠喂養了。”安德森熟練地將牧草捆紮好,仿佛一個絮絮叨叨的農民般道。

    其實他是本地銀行分理處的監理,是非農業戶口,是沒有資格分地的。目前他在忙活的這三十畝地其實都是他妻子的,也就是那位來自灤州的明人姑娘的。隻不過新柯尼斯堡新建才一年,哪來那麽多貸款業務要做?因此他平時經常在家裏地頭幫忙,而讓他妻子在家裏鍘草喂養牲畜,畢竟這些活比較輕鬆一些。反正要是有人想貸款的話基本也都知道到哪裏找他,基本誤不了事。

    捆紮完最後一束牧草,安德森在王有財的幫忙下駕起了一輛平板馬車,往位於村頭的家裏而去。(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qidian閱讀。)9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