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八十六章 銅錢(一)(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046更新時間:2019-02-06 01:08:11

    幕府既然禁止了明國銅錢在日本境內的流通,那麽自然是準備自鑄銅錢使用了。無奈其鑄錢技術實在是差勁,甚至還不如大明福建鑄私錢的那些商家,寬永通寶的聲譽每況日下,而且數量還極少,這樣就在日本國內人為造成了大規模的錢荒。

    鬆前藩在日常貿易中接觸到東岸大泊造幣所衝壓鍛造的銀元後,沒多久就想到了請東岸人鑄“假錢”以獲利的主意。而魏博秋在聽聞日本人的這個要求後,二話不就答應了。傻子才不答應呢,這裏麵的利潤有多驚人根本不是外人能夠想象的。

    比如眼前這二萬五千貫文的寬永通寶,一共才耗銅九十噸左右,如果再算上購買材料費用(主要是銅,夾雜少量鉛、錫)、開模衝壓製錢費用、蒸汽機及設備折舊費、燃煤消耗、人員薪資等一切成本,總共花費不過才一萬七千五百兩銀子而已。而為了得到這二萬五千貫文的銅錢,日本人要付出多少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江戶幕府設定的匯率,即金一兩=銀五十文=銅錢四貫文,這裏麵金銀比價是1:5,銀銅比價是1:80。咱先不金銀比價,就單銀銅比價,此時日本國內民間及對外貿易中的銀銅比價實際上已經達到了1:100多了,比如16年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進行的一次交易中銀銅比價就達到了1:150(當然這些銅塊裏麵的質地並不純,夾雜了很多雜質,但銅在此時的日本境內大量貶值卻也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此時幕府設定的官方匯率在實際交易中根本不被各方所認可,比如荷蘭人就大量在日本套購銅塊運回歐洲,獲利達一兩倍之多。

    那麽,如果鬆前藩用銀子來支付這批銅錢的費用的話,即便按照1:100的比價來算,他們也要支付標準大明庫平銀二萬五千四百兩,純利潤率達到了45%,當初在算出這個利潤率的時候魏博秋也是醉了,等於是每造一貫文銅錢便淨掙三錢多的銀子,這鑄幣稅真是收到手軟啊。

    1:這裏一下日本江戶時代的貨幣政策,即金、銀、銅同時流通。單流通貨幣金幣主要是判(一兩)和一分判;銀幣以文、分為單位,主要有丁銀、豆板銀,重量不一、形製雜亂;銅幣就是銅錢了,以貫、文為單位,一千文被稱做一貫文。按照幕府給出的匯率,金判=銀五十文=銅錢四貫文,文的標準重量為759克。(未完待續。。)u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