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漸複蘇的經濟(一)(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012更新時間:2019-02-06 01:08:21

    二月份收獲季結束後,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數據也新鮮出爐了:各類糧豆總計收獲約475萬噸!這個數字比起農業部之前的摸底調查來算得上是意外豐收了,因為在他們原本的估算中產量可能還會少一些,大概在4萬噸左右,不過現在顯然增長了10%,讓大家都有些喜出望外。\\  而隨著一些民兵大隊及輜重部隊解散,大量精壯勞動力得以返回家鄉,東岸的農業勢必也將率先迎來強勁的複蘇,也許最壞的那段時間已經過去了?

    在這些糧食中,麥產量為41萬噸,占86%,為國內第一大農作物;剩下的裏麵稻米約占84%,為4000噸左右,是第二大農作物——這都是某些村的農戶們自己私下裏種的,即自種自收(非機械化收割),成本高昂,因此售價極貴;這兩種作物刨除後,剩下的就是玉米、高粱、紅薯、土豆之類的雜糧了,數量很少。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多年前曾經占到東岸共和國糧食產量半壁江山的土豆已經不再是主流種植產品,這些作物的產量占比從最巔峰時的55%一路快速下滑到不足5%。如今在國內一些農業鄉鎮(事實上全國大部分鄉鎮都是農業鄉鎮),土豆、紅薯什麽的農作物已經淪落到在水渠、田埂兩側的零碎地塊上栽種了,基本和蠶豆、芋頭、黑豆什麽的是一個待遇,成了一種農民們換換口味的雜糧——當然偶爾也會有農民們將這些東西帶到集市上出售。

    土豆之類的高產作物播種麵積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市場調節,直白點就是這玩意兒賣不上價。遠不如麥、稻米金貴。因此農戶們在核算收支後。便果斷停止了這種作物的種植。再加上現在國家在倡導各鄉甚至各村統一種植、統一收割(土豆極費人力、且無法機械收割)。並給出了大筆“農機下鄉專項補助”資金,引導農戶們購買農機收割作物,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土豆從農戶們的種植名單裏逐漸消失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了,在如今穀物一統東岸農產品市場的時候,產量日漸稀少的土豆、紅薯等在市場經濟的調節下想必其價格也會逐漸提升,從而影響到一部分農戶重新種植這種作物,而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1648年月1日。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載著將近70噸麥和10噸精製麵粉的火車緩緩開進了羅洽火車站內。然後負責裝卸的工人們立刻在工頭的指揮下開始卸載貨物,然後用馬拉軌道貨車運到不遠處的碼頭上,然後再通過滑輪吊杆往正停泊在專用碼頭內的船隻上吊裝。

    此刻停泊在碼頭內的船隻一共有十七艘,其中八艘來自熱那亞、七艘來自荷蘭、兩艘來自英格蘭。所有的十七艘船隻都是從舊大陸過來的,來的時候裝滿了石墨、水銀、硫磺、鉛錫鋅等東岸急需的“零關稅目錄”上的物資,而走的時候自然要在東岸的港口內裝上一些商品返回了。

    熱那亞人已經與東岸達成了正式的合作協議,雙方的合作也已經全麵展開,因此經貿易部批準,羅洽大宗貿易中心從1648年月起正式開始向熱那亞豐裕公署的代理商聖喬治商行供應東岸麥。作為熱那亞共和國糧食來源多樣化計劃的重要一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