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漸複蘇的經濟(四)(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558更新時間:2019-02-06 01:08:22

    晨曦從遠方的地平線上逐漸升起,將萬丈光芒灑在了平坦的東岸大草原上。草原綠得如同一張美麗的地毯,地毯上點綴著一些‘波’光粼粼的河流和鬱鬱蔥蔥的人工樹林,但更多的還是每隔一段距離便會出現規劃得整整齊齊的紅磚青瓦式建築,那是東岸鄉村的民居。

    這時候如果你從空中俯瞰下去的話,那麽就會發現: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還有一條彎彎曲曲的鐵路延伸向遠方,而在鐵路上則是一列奔馳著的列車。列車以三十多公裏的時速奮力向前,將車廂內裝載著的大約70噸各類物資以及一車廂的旅客從一個城鎮帶向另一個城鎮,方便了沿線村鎮居民們的生活。它就像那人體的動脈血管,源源不絕地向整個國家的各個節點輸送著營養,支撐著整個體係的運轉。 ”

    這裏就是羅梅線,華夏東岸共和國最繁忙的一條‘交’通幹線。在這條長度不過150公裏的鐵路線上,分布著七個大大的鄉鎮、橫跨三個縣,沿線人口總計接近了四萬人,算得上是國內最‘精’華的地帶了。

    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運輸任務的日漸繁重,羅梅線上原本每隔兩三才對開一列火車的頻次也開始跟不上趟了,為此國家鐵道總局不得不多次采購蒸汽機車、車皮,培訓司乘人員和機理技工,同時也不斷修改發車時刻表、增加車次,以使其能夠有效承擔起如今勝往昔數倍的運輸任務。

    而從月下旬最新調整的列車時刻表上我們可以看出,現在的羅梅線鐵路每對開三列火車,一下來能將超過兩百噸的物資從羅洽港運抵梅林港。有力地補充了海運力量的不足。如果按照行駛速度、載貨量來算的話。一列火車抵得上三條以上的7噸級的內河/近海通用型汽船了。通過這些火車。北方鴨子湖地區的穀物、工業品能夠非常快捷地輸送到南方來裝船出海,而南方的牲畜、大豆、建築材料、金屬工具、海產品也能夠源源不斷地北上,有力調劑了各地的商品市場,降低了物資流通的成本。

    根據統計局的調查,目前羅梅線沿線的七個鄉鎮間無論是物資還是人員流動都很頻繁,各地物價趨於一致,統一市場逐漸成型。一些原本活躍在這三個縣之間的商人們也因為火車的開通而生意凋零,他們不得不趕著大車向西。深入到伊河地區內陸較封閉的寧津堡、大沼鄉等地,將沿海地區便宜的商品以相對高一些的價格出售過去,賺取一些辛苦錢。

    而且,促使這些商人們前往他處尋找機會的因素可不僅僅隻有火車開通這一項,事實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隨著拉普拉塔地區最後一處‘交’戰地點聖菲的西班牙軍隊逐漸潰敗,大批民兵或夫子開始返鄉。特別是那些民兵,他們從戰利品中分得了大量現鈔,如果再加上津貼補助的話,這些出征在外一年的民兵平均每人分得了140元以上。這已經比一些商人的本金還要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