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會變遷(三)(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666更新時間:2019-02-06 01:08:28

    而且,不光是減少人力依賴的問題,隨著礦井越挖越深,將采掘出來的煤炭吊出井的難度也越來越高,因此,對大型起重機的需求就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而隨著國內鋼鐵及機械製造行業的逐步發展,有了多年產業發展積聚底蘊的東岸人開始了對煤礦機械的攻關研發。

    蒸汽動力的起重機首先取代了人力或畜力的吊裝機械。比如現在平安煤礦很多礦井上使用的便是功率達到175馬力的起重機,這種起重機既可以吊煤,也可以用來升降礦工,效率遠不是以前的人力滑輪吊杆可比。而原本用來裝煤和礦工的柳條筐也被金屬箱(鐵製)取代了,這種結實的筐可以裝更多的人或煤炭,據機械部門目前已經在試圖生產更堅固、同時也更輕便的鋼製箱體了。

    而在今年年初政務院決定加強煤礦生產安全後,便派出了大量視察員到各礦井進行巡視,並敦促礦務局盡快安裝井下通風裝置。礦務局在召開技術人員開會研究後,決定通過蒸汽鍋爐釋放高壓蒸汽的方式給礦井進行通風,經試驗後發現效果相當不錯。此外,還有一名來自意大利的技師發明了一種煤礦專用的風扇,並取得了技術專利,然後又被平安礦務局迅速買斷,在各礦井大力推廣了開來。

    這些技術推廣後,據平安礦務局估算,今年全年煤礦將產煤約8萬噸,但潛在的市場需求大約是57萬噸,這個產量甚至連需求的一半都還沒達到。要知道,如今國內各工業企業、內河汽船甚至民用燃料消費使用的可都是平安礦務局所產的本地煤,而不是那些跨海運輸而來的塔城精煤。那些煤的成本過於高昂,雖然質量明顯更好一些,但基本上隻有焦化廠、國家鐵道總局和遠洋船隻在大量使用。

    由此可見,國內的煤炭市場仍遠未達到飽和期,還有很大的開發餘地,前提是平安礦務局能將自己的產量逐漸提起來。而平安礦務局當然也不是無動於衷,他們在上級的示意下在煤礦上大力推廣各種機械便是明證,畢竟在無法招募到足夠人手的情況下,用機器代替人力是唯一的手段。

    而這些瓜拉尼人明顯就是機械化進程深入後的“受害者”。因為隨著機器的深入推廣,他們的作用也日益減,畢竟在已經有了蒸汽活塞驅動的鶴嘴鋤掘煤的情況下,井下已經不再需要太多的在低矮潮濕的坑道內緩慢掘進的礦工了。特別是在這些瓜拉尼礦工與周圍人都格格不入的時候,平安礦務局決定調撥他們到新開的煤礦去從事運輸工人——這個工種的收入顯然比井下礦工低了一大截——但這些瓜拉尼人拿慣了每月七元多的高工資,怎麽可能再去充當活累得要死但月收入卻隻有五元的運輸工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