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開發(三)(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854更新時間:2019-02-06 01:08:54

    其實東岸人在庫頁島南部地區所進行的園藝事業的努力又何至於此。最初,在1645年的時候,本土就已經派了一些園藝師來此營造果園,培育植株,但各種努力大部分都失敗了。比如東岸園藝師們對人工蘋果樹苗的移栽,先是在黑水港、後來在利尻島,但數次努力無一不是失敗了,讓人大為沮喪。

    甚至在當時,一位屢受挫折的立窩尼亞園藝師斷言道:“以這裏的氣候來看,根本不可能長出合格的蘋果樹。這裏夏初多大風,容易吹落果花;早春季節白高溫、夜晚寒冷,容易使得樹幹裏的漿液白流動而夜晚凍結,損害樹質。”此外還有一些前來遠東工作的工程師家屬們隨身攜帶的東岸蘋果樹插枝,但均未獲得成功,這不由得進一步助漲了黑水地區不宜開展果園種植業的論斷。

    不過東岸人最後終究獲得了成功,成功的秘訣在於嫁接。即他們先從森林裏搜羅了一些野生蘋果樹,並將其移栽到大泊港內,然後再將接穗嫁接到這些野生蘋果樹上。經過精心護理,東岸的園藝師們終於在第四年後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收獲了上百個芬芳多汁的蘋果,經品嚐口感極好,和東岸本土的品種相比甚至還帶著一絲獨特的風味。目前這些結出過碩果的樹大部分都已被移栽到了清河鄉的植物園內,園藝師們將在此繼續進行研究,以培育出口感更好、更高產的蘋果樹出來。

    除了蘋果外,東岸人也對其他果樹進行了培育,比如李子和葡萄,但李子成功了、葡萄則明顯失敗了。黑水地區第一顆李子的來曆頗具傳奇色彩,本土平安縣所產的水果罐頭經海運長途跋涉到了大泊港,然後一位士兵將食用後剩下的果核種到了地裏,沒幾年後竟然結出了令人滿意的果實,然後迅速被人搶購一空,附近的農戶們如今家家戶戶都種起了李子。

    至於葡萄的來源嘛,則是附近的山裏,那裏到處都是野生葡萄藤。可是經過多年培育,也采用過嫁接良種的技術,但結出的果實仍然不能令人滿意,普遍具有著野生品種粒、皮厚、核大的特點,價值不高。目前清河植物園已經將葡萄藤的研究培育轉移到了煙台芝罘島上,那裏的土質非常適合葡萄生長,為此他們特地從歐洲引進了葡萄藤,期待著能在那裏大展一番拳腳。

    在視察完植物園後,魏博秋在這裏住了一晚。第二,他便乘坐船隻,趁著外海的浮冰尚未變多的有利時機,匆匆離開了清河鄉,南下朝蝦夷地的釧路港而去。這個冬,他將在那裏渡過,同時狠抓一番當地的移民開發工作。

    如今黑水地區已經建起了第一個縣(大泊縣,下轄四鄉鎮,戶籍居民近一萬人),其他地方也必須抓緊了!(未完待續。。)

    b

    b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