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334更新時間:2019-02-06 01:08:58

    事實上田星所的農業人口過多確實是一個問題。截止1650年7月10日,如果算上尚未抵達東岸的一批奧斯曼女奴的話,華夏東岸共和國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8萬人(明人占比也達到了創紀錄的4%,混血東岸人的比例即便經過今年的新增人口稀釋,比例也增長到了145%),在這些人口中,工業人口不過區區兩萬餘人——當然東岸國內尚存在無國籍的建築大軍黑戶-4萬人以及數量很不穩定的奴工——其餘去掉手工業者、海陸軍人、行政人員等各種吃財政飯的人頭,大約仍有超過80%的人口是純農業人口(頂多農閑時去工地或林場打工)。

    這麽多的農業人口,在較好的農業基礎條件的幫助下,爆發出的生產能力是驚人的,麥、水稻、玉米、紅薯、土豆、大豆屢獲豐收,幾乎成了執委會一個甜蜜的負擔。多收了三五鬥的煩惱困擾著每個人,農民的收入逐漸下降,工人的食品支出卻明顯降低,工業人口的收入開始明顯超出農業人口一頭,與多年前的情況恰恰相反。

    “現在大家都學乖了,願意一門心思種麥和水稻的人不多了,很多人開始種植大豆這種商品化程度最高的農作物。另外,烏江地區條件這麽好,種植苜蓿搞畜牧業也是相當不錯的,牧場鄉育種站培育出來的烏江羊不是挺不錯麽,這羊好養活、抗病能力強,還很適應烏江地區的環境,出毛率也不低,多養一些剪羊毛很不錯的,對農戶們來也是條出路。”廖逍遙用有些不確定的語氣道,“我們國家的毛紡業一直沒什麽起色,當然這和國家戰略有關。如果烏江地區行署能夠有清晰的發展規劃的話,那麽在這個地區大力開展綿羊養殖業也是不錯,至少不用一窩蜂紮堆大量生產穀物這種不怎麽掙錢的東西了。就是不知道湯專員是怎麽考慮的,有機會得問問他了……”

    “養羊很好啊。另外種大豆、種葡萄(釀酒)、種水果、種蔬菜,養鴨養雞養鵝都是條路子,就看自己怎麽選擇了。”田星看著烏江對岸,道:“實在不行還可以將部分多餘的糧食賣給對岸的克蘭迪人,讓他們替我們伐木。對岸河間地區的木材對我們來也挺重要的,靖江造紙廠這個國內第一家半機械半手工的造紙企業,對這方麵還是有一定需求的,這樣也能把這些克蘭迪人捆在我們這裏,以後驅使起來也更方便。”(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