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六章 南方戰區(三)(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940更新時間:2019-02-06 01:08:59

    反正自從清軍下江南以後,中國的對外貿易就銳減,無論是生絲、瓷器、茶葉、棉布、糖還是別的什麽,幾乎都銳減了七成以上,很多東西如生絲、瓷器、茶葉、棉布貿易更是銳減九成以上——生絲的出口更是幾乎斷絕,一直到1750年之前,中國廣州口岸每年對外出口的生絲數量一直沒能突破1000擔(1擔約100公斤)——這個數字甚至隻有當時波斯年出口量的幾分之一。

    因此,既然對外貿易斷絕,那麽將一些衣食無著的手工業者(繅絲工人、織戶、染工等)搜羅到東岸人的控製區,然後組織他們進行恢複性生產,商品就近出口至黑水地區,甚至就連與東岸保持著商貿聯係的朝鮮王國也是一個很好的銷售對象——這個國家雖然窮,但對布匹、絲綢、茶葉什麽的消費品還是有一定需求的,足夠養活一個規模不大的產業了。

    現在的黑水(庫頁島、阿穆爾河四寨、濟州島、煙台以及釧路港)地區已經有了十餘萬人口——當然其中有消費能力的定居人口並不多,大部分是待運移民,屬於無產階級——這些人的日常消費品這些年來一直處於一個緊張的供應狀態。實行軍管、戰爭不斷的黑水地區也實在無力發展民生,因此急需一個能夠提供大量消費品的生產基地。特別是絲綢、棉布、食鹽、糖、穀物甚至南方水果之類的消費品,這些年來的需求一直相當旺盛,如果寧波地區能夠承擔起這個生產任務的話,那麽對雙方來都是一件好事。

    當然這種事情本土不一定會樂意見到,因此還需要與本土反複進行溝通。魏博秋雖然對遠東局勢的走向有一番不可告人的謀劃,但他也不敢公然在寧波設廠生產棉布這種與本土競爭性極大的商品——這一關邵樹德那裏首先就過不去——搞搞繅絲廠倒是可以的,絲綢織布作坊就很危險了,多半批不下來。不過即便如此,寧波這邊依然能做很多事情了,與北邊的黑水經濟完全是互補狀態,互惠互利。

    而正當魏博秋思考著寧波府棉花、生絲諸產業的時候,門外又是一名軍夫頭頭跑了進來,滿臉喜色地向他報告:鄞江上遊又發了兩船生絲、一船布帛和一船茶葉瓷器什麽的雜貨。這個時候,隨著下麵人的報告,“茶葉”兩個字又使得魏博秋的思緒發散了開來。

    可不是麽,寧波府不但產絲麻棉花,也是茶葉的重要產地啊!四明山脈和台山脈在此交匯,眾多的丘陵以及適宜的氣候為茶葉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後世的寧波市藉此年產茶葉兩萬噸,規模可謂驚人。而在此時的整個寧波府範圍內,被山地和丘陵包圍的奉化縣又是茶葉的主要產地,白岩山茶、雪竇曲豪(宋朝時是貢品)、安岩僧茶等曆史名茶就發源於此。即便是在戰亂不休的明末清初,此時茶葉的生產規模也並未減少太多,隻要有合適的銷路,這裏的製茶產業很快又能恢複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