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006更新時間:2019-02-06 01:08:59

    時間進入八月中旬,雖然東岸共和國南方的氣候依然寒冷,但在北方的雅庫伊河流域,氣已經逐漸開始轉暖了。雖然動物們仍在冬眠,但勤勞的東岸移民卻已經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放火焚燒了附近大片的蘆葦和荒草甸子,然後開始在上級定西縣農業局派來的官員們的丈量下,一一分配土地,而這種工作從入秋的時候就已經全麵開始了,目前已經是冬末,隨著本年度最後一批檢疫完畢的明人移民的抵達,此項工作也已經進入到了尾聲之中。

    這裏是磨刀石,一個普普通通的新立村莊,位於後世巴西的瓦利韋爾迪鎮附近。雖然在華夏東岸共和國政務院的移民地圖上這裏已經是一個鄉級定居點了,但無奈此地剛剛開發,人口、物資兩缺,就實際規模來確確實實就是一個大一些村莊而已。

    這個村子興建於上個月,六百名明人移民扶老攜幼(自從1644年自己親自開展移民活動以後,東岸的移民主要來源已經不再是流民,而是打破縣城後擄掠的人口。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東岸人在移民時盡量以家庭為單位,輔以一些清軍俘虜和各路義軍裁汰下來的人手,男女比例大致在:1到:1之間,青壯年占到了將近一半)來到了這裏,然後用隨車帶來的木材修建哨塔、倉庫、炮樓,同時也帶著鐮刀到沼澤旁、河畔去收割巨型蘆葦,並給自己搭建臨時居住的窩棚。

    因為這個村的村口有一塊巨大的磨刀石,幾乎所有人都在這裏磨鐮刀。所以負責往這裏運輸物資的來自定西縣的車隊車夫們。便把這個地方稱之為磨刀石了。而後來政務院、北鴨子湖地區行署也正式確認了這個名稱。將包含這個村在內的一片廣闊區域命名為磨刀石鄉,暫歸定西縣托管。

    明人到來後半個月,上級又往這發了兩百名摩爾達維亞女奴,同時還有數量是其兩倍的十六七歲的青年男女。這四百名青年來自東方縣、鎮海縣、平安縣這三個老牌縣份,基本都是出生於東岸的新青年,所謂的“長在紅旗下的一代”。他們的家庭背景也都各異,有農民家庭出身的,有工人家庭出身的。有公務員家庭出身的,當然也有職業軍人家庭出身的。而無論什麽家庭背景,他們之間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不是長子!

    也就是,他們都是沒有家庭財產繼承權的次子次女。在完成了國家強製推行的義務教育之後(學五年、初中兩年),這些人被集中起來進行了短期的技能培訓,然後便被國家統一遷移到了磨刀石鄉,充當這片蠻荒領土的第一批開拓者。

    而由於東岸建國初期(160-16年)幾年內數量稀少的外界移民——幾年加起來也不過隻有一千多名歐洲移民——因此來到磨刀石鄉的這四百名青年男女差不多就是那幾年出生的“東岸人”裏的相當大的一部分了。並且,這些人都接受了完整的七年強製義務教育,不管教育質量(教師少。穿越眾要去兵團堡任教,培養幹部和各種人才)和真正的學習時間(孩子們一般都要幫家裏勞動、還要進行軍事和紀律訓練)怎麽樣。至少他們都已經接受了粗淺的係統教育,掌握著超過這個時代普通人平均水準的知識,身上的特質也和一般人不太一樣。因此將他們拿來開拓荒地,效率應該會比外來移民更高一些——而這,也正是執委會裏的某些委員所主張進行的一種嚐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