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三章 財富與銷贓(一)(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118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00

    1650年10月7日,鹽城港(布蘭卡港)。

    這座偏僻的港口內已經很久沒有外國漁船停靠了,蓋因此時並不是什麽捕魚旺季,近些年東岸政府也對來自外國的捕魚船的數量進行了限製(牌照到期後拒絕續約),因此大部分船隻都已經離開了東岸近海,然後要麽東進南非,要麽北上新英格蘭,總之在東岸近海進行鱈魚、滑柔魚捕撈業的外國漁船已經極少了。

    不過這些外國漁船的離去也並未使得東岸國內的魚產量大幅度下降,因為南海漁業公司飛速擴大的漁船數量有效地填補了這個空檔,使得東岸老百姓在食用魚方麵的支出並未明顯上升。而南海漁業公司生產規模的擴大,同時也造成了東岸國內注冊水手數量的飆升,這顯然無論對於海軍還是商船隊來都是一件好事。

    鹽城港的碼頭如今已經有規模,三條筆直的水泥棧道直插入海,可同時停泊超過二十艘船隻。碼頭棧橋邊是一座座蒸汽吊杆,許多穿著牛仔服的工人在來來回回地忙碌著,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裝卸魚和補給品,即:把從附近或遠方漁場捕回來的魚(大部分是無須鱈、部分是滑柔魚、紅蝦和槍烏賊)卸到碼頭上,然後再把食品、淡水、蔬菜和水果等補給品送上船,以維持船隻繼續出海捕魚的能力。

    總而言之,這是一座因“魚”而生的城市(拉普拉塔地區最大的漁場就在其東南外海不遠處)。不過在最近一兩年以來。隨著內陸地區鹽漠的發現與開采,鹽城港開始出口第二種商品——粗鹽和食鹽,其中粗鹽用來醃製魚肉或生產化學品。食鹽則銷售到東岸本土,甚至最近他們還在努力向巴西人推銷來自鹽城的精製食用鹽,以讓他們放棄從非洲進口灘曬收集的海鹽。

    而在除碼頭外的內陸地區,則是一片荒涼之色。這荒涼有很多原因,一是因為東岸人的地盤僅限於從戰爭結束時的城區向外延伸1980米,超過這個距離就是西班牙王國的領土了,東岸人自然不願意為他們開發;而除此之外的另一個原因呢。則和此地的土質、環境什麽的相關了。

    毋庸諱言,鹽城港臨海的這一片土地。土壤質地是很差的,基本是以泥炭土(北海道多見這種土壤)為主,這明顯是由於入海河流長期在枯水期被海水倒灌所形成的土壤環境,不下大力氣改良根本不可能拿來種植穀物。撐死了發展一些園藝果林業而已——事實上鹽城港城區周圍就栽種著大量的果樹,梨子、桃子、酸棗、蘋果、葡萄、檸檬等應有盡有,產量也馬馬虎虎,供應本地居民及來往船隻消費是足夠了。

    而既然這片土地短期內不適宜種植穀物,那麽本地四千多名居民(包括內陸地區的鹽礦)的日常生活所需的麵粉則大部分靠進口了。他們出口鹽和鹹魚,進口糧食及一切日用品,兩者相減還略有贏餘,日子倒也過得下去。

    東岸人的城市位於紹塞河右岸,規模不大。周圍全是高丘(海拔一百多米)。在這個沿海的盆地內,因為多泥炭土和黏土,所以較為貧瘠。長的多是一些質量低劣的雜質牧草,除東岸居民移栽過來的樹木外,便很少見原生樹種,甚至就連低矮灌木都不多見,真真是一片荒涼的所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