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一章 登萊(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600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02

    在這其中,膠州堡是軍堡先不談,東岸人清理過潛在的地方反對勢力、並認真設立起管治機構的也就福山、文登二縣而已,這兩縣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目前農業生產秩序得到極大恢複、地方盜匪也被有效肅清,人口有一定數量的增長,市麵上也漸漸繁榮了起來。特別是離煙台最近的福山縣,目前全縣人口已經突破六萬——這已經超過了崇禎十五年的數字了,該縣大麵積推廣三茬輪作製度——為此東岸人幾乎把濟州島上朝鮮人遺留的牛羊都弄了過來,目前島上就留了一些種馬、種牛和種羊——糧食產量近兩年穩步提高,土壤質地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東岸人在福山縣雷厲風行推行的政策,使得該縣麵貌煥然一新,明末清初數十年數代皇帝沒做到的大治氣象竟然在東岸人的高壓統治下做到了。目前該縣宵遁匿,人皆能活,有識之士看到這種變化後也收起了別樣的心思,民心就這樣漸漸順服。

    據七月份剛剛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福山縣夏糧喜獲豐收,全縣共收獲麥11萬噸、苜蓿幾近十萬噸。這樣的糧食產量,基本已經能夠保證全縣所有人口一年食用所需並且還有盈餘了,苜蓿產量不但喂養牲畜(得自濟州島,西北墾殖銀行貸款給民戶)綽綽有餘,多餘的還能支援軍用騾馬消耗。而且這僅僅還隻是夏糧呢,收完這茬後,大夥還可以再種一季雜糧,這收下來的糧食就純是賺著的了,即便繳上稅後還多有剩餘,可以出售用來改善自家生活。隻可惜這黃衣軍的邵大帥不允許民家持有超過三十畝的土地,否則大家都能拿這錢來置地,現在就隻能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了。

    福山縣的發展(或者應該是“複蘇”)如此之迅猛,直讓相隔不遠的原登萊首府、遠近聞名的蓬萊縣相形見絀。蓬萊縣明末屢遭兵火,清軍入關後又在明、清、東岸之間數易其手,元氣損傷頗大。也就是這三四年間,隨著清軍勢力被逐出登萊,蓬萊縣上下才過了幾年安生日子。那段時日是農民們記憶中極為美好的時光,地主士紳們死得死、跑得跑,地租都沒人來收——除了東岸大軍不時過來征收一些軍糧以外。

    不過在這個縣被邵大帥“賞”給西麵來降的董學禮董總兵(明人一般將師長理解為一鎮總兵官)以後,該縣的好日子便到了頭。先是民夫屢屢被征發改建城牆、修建道路,然後董總兵也開始問他們征稅,雖然所征賦稅還不及前明時期的稅額,但大家可也不富裕呀,因此登州的發展就逐漸緩慢了起來。甚至於,一些無地的窮苦百姓還跑到福山縣、文登縣,寄希望於混個身份好分地,這使得登州人口日漸稀少,目前全縣人口已經跌破了十萬,民生雖已從凋敝中緩慢恢複,但速度卻遠不及福山、文登等地。

    不過登州終究是登州,它的地理位置依然無比重要。特別是在邵樹德派人疏浚完淤塞多年的水城“海”(船隻碇泊地,有城牆保護)後,登州城便依托其得獨厚的條件和在登州尚算較多的人口發展了起來。來自黑水的皮貨、山貨、海貨、木材、牲畜、珍珠、藥材、建築材料等商品通過海路運至登州,登州的糧食、手工製品、黃金甚至勞動力再通過這條航線流入黑水,兩地之間的貿易便這麽艱難起步了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