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十七章 烏江之畔(六)(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286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09

    1651年5月0日,一批一千多名移民輾轉多地後,來到了位於烏江之畔的穀亭堡(後世烏拉圭聖哈維爾鎮,因第一批移民多為邵樹德擄掠回來的穀亭鎮明人而得名)。他們是乘坐船隻外加走路過來的,蓋因這些地方的烏江河麵上多沙洲淺灘,在交通部和海軍尚未來得及係統提交此地的水文和航道條件報告的情況下,他們這艘吃水較深的大船可不敢胡亂前進,因此隻能在他們認為安的航道附近停下來,然後下令這批明人移民步行了三四公裏才抵達終的目的地。

    穀亭堡目前已經有了一些諸如倉庫、棚屋、哨塔之類的建築了,這都是先期抵達此地的數百名大明淮安府移民所建,後來移民部又給他們送來了兩百多濟州島上的朝鮮人,今又送來了第三批——也是短期內的後一批——一千三百餘名明人移民,至此,這個定居點的正式人口已經達到了二千二百人,在各建定居點內也不算少了。

    如今東岸共和國中央各部門——尤其是一些技術部門——非常熱衷於在建的定居點內試驗各種技術、想法、思路,蓋因在老定居點內搞這一係列的實驗比較麻煩,成本也較高。比如前陣子靖江鎮在搞的城市下水道及汙水處理項目,再比如石浦堡正在搞的式水庫及大型水輪機、水壓機等項目,以及穀亭正準備上馬的城市供水項目。

    毫疑問。這些在烏江地區建城鎮內搞的實驗項目規模都不大,成本也不高——因為可以與城區建設一起進行,不似老城鎮需對現有市政設施進行拆毀、改造。畢竟造一個比心力地改造固有設施便宜多了。不過同樣毫疑問的是,一旦這些項目的實驗獲得成功(邊做實驗邊改進遇到的問題),那麽便可在諸如東方縣、平安縣、鎮海縣、梅林縣之類的“人口稠密”的城鎮進行大規模推廣,以造福廣大國民的生產與生活。

    實話,東岸人如今的城市供水係統還相當老套——當然比起世界其他地方要先進許多了——他們隻是利用然河流、湖泊、濕地,以及人工挖掘的蓄水池、水庫作為城市用水的來源,然後經過砂石過濾個幾道。便通過粗陶或水泥管道送到了城市內。這些水送到城市內後,居民們便拿著木桶跑過去挑水——如果你實在懶得挑水或者沒時間的話。也不要緊,有專門的送水工送上門,前提是你支付一點微不足道的用。

    簡單的衛生處理工序、落後的供水方法,這就是東岸共和國大城市如今的現狀。看起來似乎並不比歐洲先進多少。至少此時的歐洲大城市內,有錢人還可以專門享受城外送來的泉水——看起來似乎和中國一樣,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甚至專門有送水工將城外甘甜的泉水送進城內供消得起的人享用。

    不過悲哀的是,即便這些看起來很是落後的供水方式,在如今的東岸,也隻有一些大城市或者地靠然河湖的城鎮能夠做到,在相對幹旱(缺乏地表徑流)的草原或丘陵地區,當地居民們隻能依靠打井——很多地方甚至不得不打深井——來取得生活用水,看起來相當苦逼。其實東岸草原地區每年的降水並不少。但多均勻分布在各個季節(夏季降水較少),加之地麵又缺乏地表徑流,因此雨水大多滲漏到地下去了。所以。如何利用好這些降水,才是扭轉內陸地區居民用水困難的關鍵——或許可以試試打深井,然後用大型抽水機提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