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738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13

    伐木場就設在丘陵的另一側,因為農業部的專家一致認定那邊的土壤更肥沃,農業條件更為出色。因此南鐵公司便果斷在那裏設立了一個伐木場,並發配了許多戰俘奴隸(包括監工在內)至此伐木兼清理土地,為後續的殖民定居打好基礎。

    這支由王大力領先的探險隊在抵達這個在地圖上被標注為“密山伐木場”(意為地處密布樹木的丘陵區)後,將給當地伐木工們分發物資並稍事休息一,然後視氣狀況而定是否繼續前進。如果氣狀況不佳(這在冬是常有的事),那麽他們就將返回觀海港,然後乘坐一艘7噸級蒸汽火輪(國內已淘汰的舊明輪船,被南鐵公司低價買來發揮餘熱),沿著島嶼的東側海岸線進行探險、觀測並繪製地圖,為將來的全麵殖民提供詳實的資料。

    當然了,如果氣狀況很好的話,他們將沿著丘陵山穀間的道,往內陸地區勘探前進。他們將盡最大努力在密布森林、沼澤、河流、窪地、湖泊的丘陵間,尋找出一條適合人畜行走的道路,同時詳細記錄沿途所經地區的土壤、森林和動植物資源,並標注好每一塊適合人類開墾定居的地方,作為以後殖民的官方依據。

    1651年8月5日,王大力一行人經過艱難跋涉,終於抵達了密山伐木場。當地的波蘭伐木工們頓時歡呼雀躍,他們已經受夠了這個陰冷潮濕的地方了。由於本地臨海之處水淺淤塞,且海底遍布暗礁,因此根本不適宜建立港口,故他們的補給品全靠從觀海港靠岸的船隻運輸,然後通過一條艱難無比的林間路送過來。這條路的路況是如此之惡劣(很多地方都是用粗大的原木放倒在地上搭成),以至於根本無法通行車輛,隻能靠馬隊艱難轉運,補給速度自然是緩慢無比了。

    而路況差,從另一個方麵來,也意味著這裏的木材資源很難運輸出去。這就需要花大力氣修路了,比如南鐵公司就曾經認真考慮過從觀海港向北,經山間穀地修建一條鐵路直通密山伐木場(將來還可延伸到其他地區)。這條鐵路所經地區除森林和丘陵(不超過00米,其起伏不大,坡度較緩)外,就到處是沼澤窪地了。可以,鐵路修建的技術難度不大,但工程量卻很是不,這需要南鐵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此地砍伐樹木、排幹沼澤、修建水庫,然後才能一段段修建鐵路——在兩洋鐵路正式通車前,這注定隻能是一個美夢了。

    1651年8月7日,陰沉了一個星期的奇洛埃島的氣終於轉晴。王大力等人收拾了下東西,然後沿著山間路,繼續展開了自己的勘察、探險之旅。(未完待續。。)u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