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九章 烏江之畔(七)(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332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15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一般都是拖家帶口的,抵達東岸後,隻要學會漢語日常對話就能申請正式國民,上頭審批他們的入籍申請一般也比較快。因此,在東岸,立窩尼亞人比起那些來自別的地方的歐洲白人,其實是有著一種深刻的優越感的。雖然在歐洲被鄙視是蠻子,且還因不信仰基督教而被歧視,但在東岸人眼裏,後者卻是非常可貴的“優點”,因為這意味著極低的同化成本。

    不知道是不是曆史原因還是什麽的,立窩尼亞一直是女多男少,因此來東岸的立窩尼亞人中,女性數量也要超過男性,這在各國移民史上都是很奇葩的。不過想想其實也不奇怪,華夏東岸共和國設在裏加的商站常年出資資助一些立窩尼亞女性前往東岸,道教教會也一直在幹這種事情,也許這才是導致大量立窩尼亞女人前往東岸的根本原因。

    自由移民的待遇,自然和契約奴、勞務工們差別很大,畢竟他們基本沒擠占東岸政府的資源——無論是金錢還是運力——而是自行包船前來的,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幫東岸人幹活的時候就可以領到幾乎不遜色於東岸普通國民的工資(一般是80%工資),因此他們積累財產的速度相當快,往往在國籍批下來後,就已經能夠湊出購買房屋、土地的部分費用了,人生道路比那些波蘭人、意大利人、蘇格蘭人不知道要平坦多少。

    不過,從數量上來,這些自由的立窩尼亞移民隻占了外來勞務工中一個極的比例,絕大部分的勞務工仍然是領著低工資甚至沒有工資可領。這些人雖然生活待遇超過舊大陸(交通部下轄的各建設局會提供充足的穀物、蛋白質和脂肪供應),但工作極為繁重(多是工地重體力活),且受東岸本地人的仇視——因為他們的低工資間接妨害了普通東岸人工資的增長。

    但好在很多所謂的東岸“本地人”幾年前其實也多半是一些不文一名的苦哈哈,他們對這些外來勞務工的仇視情緒還算克製,有時候也能相互理解,倒也不是什麽大問題。此刻在富國堡等地工作的近千名外來勞務工中,自由的立窩尼亞移民隻有約0%左右,因此國家開拓總局隻需要支付很的一筆費用,就能夠驅使這些人飛快地忙活起來,且效率還相當不低——內務部警察和民兵們的監督可不是吃素的。

    畢竟“明人大爺”們(部分東岸官員戲稱)要進行民兵軍事訓練,那麽建設之類的辛苦活計就隻能勞煩這些外來勞務工了。反正他們隻要辛苦幹上幾年,就也能夠享受東岸國民的正式身份了。至於雙方之間的待遇不平等,那就隻能怪這裏不歸上帝統治,而是一個男性中絕大部分都是黃種人的異教徒國家,認命吧!(未完待續。。)u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