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盟(四)(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450更新時間:2019-02-06 01:09:24

    比如,秋的時候,很多漁船會繞道到蝦夷地東部海域捕撈太平洋褶柔魚,產量逐年遞增,去年(1651年)全年,利尻島的各型漁船共在蝦夷地以東(位於黑潮暖流和親潮寒流的交匯鋒區,漁汛期一般在冬季)、九州島西北(漁汛期1月-翌年月)、本州島青森-福島一線海域(漁汛期-8月)以及奧尻島漁場(漁汛期7-8月)等幾個已發現的漁場捕獲太平洋褶柔魚400餘噸——一個極為驚人的產量。此外,還有一些規模的槍烏賊、柔魚捕獲,但其捕獲量和太平洋褶柔魚比起來,就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了,不過區區幾十噸的樣子,各地居民也並未形成購買它們的消費習慣。

    當然了,和頭足類比起來,東岸黑水地區年捕獲量最大的仍然是中上層型魚類,主要是秋刀魚。這種年產量已經攀升到4000餘噸的上層魚類,已在事實上成為黑水海產品的支柱,各種醃魚、鹹魚罐頭、熏魚等食品都是用秋刀魚製作而成的。

    在如今的山東登萊二地,當地東岸駐軍每頓還都有一條秋刀魚佐餐,差不多算是標配了。而在軍人和官老爺們的帶領下——特別是一些軍人回鄉分地後帶動的風潮——再加上大量廉價海產品湧入山東,民間對於秋刀魚的接受程度也與日俱增。至少在山東的蓬萊、煙台、福山、寧海、威海、膠州、招遠等縣,很多居民已漸漸有了消費秋刀魚的習慣,三不五時地都會買上幾斤回去食用,這也極大地促進了黑水地區近海漁業捕撈的發展。

    甚至於,在近海漁業捕撈高利潤的刺激下,一些願意闖蕩的人也主動申請移居庫頁島、蝦夷地,並從事海產品捕撈,極大豐富了東岸的漁業市場,提高了漁業產量。當然,攝於觀念方麵的一些因素,這些敢於出海闖世界的人還不是太多,再加上登萊如今人地矛盾已經極少,大部分人都不願動彈,因此移居庫頁島的人還不是很多。而沒有人,就沒有漁業產量,這在東岸上層看來是一個很明白的問題,主持黑水經濟工作的魏博秋甚至都打算去人口過剩的朝鮮搞一些漁民過來了,以便提高黑水的漁業產量。

    總而言之,在背靠千島群島漁場這麽一個“黃金海上牧場”的情況下,已經增長到80多艘中型漁船(標準排水量150噸,有時候海軍大船也會在漁汛期參與捕魚活動,以增加產量)的東岸捕魚船隊每年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以及日本列島東部近海捕獲超過一萬噸的各類海產品。

    在這其中,產量最大的秋刀魚為400噸,其次就是包括太平洋褶柔魚在內的頭足類約有500噸;接下來是鮭魚類(以大馬哈魚為主),這種主要以近海和內河捕撈的高脂肪、高蛋白冷水魚年產量近年已逐步攀升到1600噸左右;排在大馬哈魚之下的是遠東擬沙丁魚,這種魚的產量波動極大,因為一旦發現大魚群,當年的產量往往能飆到一兩千噸,如果運氣差沒發現的話,產量往往隻有幾十噸到數百噸不等;此外,其他海產品如劍魚、柔魚、蝦蟹等產量不大,零零碎碎加起來一年不過百來噸,不值一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