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二十四章 海洋產業(三)(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322更新時間:2019-02-06 01:10:03

    熱門推薦:、 、 、 、 、 、 、

    陳科在南海漁業公司和羅洽港盤桓了約一周時間。

    在這一周時間內,他翻閱了大量南海漁業公司的資料,同時也走訪了羅洽港的海洋產業上下遊整條產業鏈,對這個如今越來越興旺的行當有了一個更深刻、直觀的認識。而認識得越多,就越發對東岸現今海洋產業發展的步子緩慢感到不滿,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東岸共和國的體量就這麽大,國家近海的漁業資源也不如英國、荷蘭那邊那麽豐富,發展成如今這個樣子已經是不錯了,萬事還是慢慢來吧。

    巡視完畢羅洽港後,陳科便帶著隨員們買票搭乘了信使班輪公司的一艘船隻,打算南下鹽城港一帶,檢查一下那邊的海洋產業發展狀況,畢竟那裏如今才是華夏東岸共和國最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嘛(產鹽且離漁場近)。

    7月5日,就在讚帕裏尼入股誠信漁業公司的當,陳科等人乘坐的船隻也離開了羅洽港。在航行了大半後,海麵上突然起了大風,船隻不得已衝到了海角港躲避大浪——海角港是政務院新近在羅洽與青島二縣之間析置的數個定居點中的一個,位於後世著名的埃斯特角城;此外附近還有另外三個新建定居點,分別是位於聖卡洛斯附近的北屯鄉、位於El Eden村附近的向陽鄉,以及位於草垛河(即索利斯河,因附近是東岸牧民堆放草料的場所而得名)入海口附近的草垛鄉。

    之所以設這四個新定居點,一是為了充分利用正在修建中的羅青鐵路(羅洽——青島);二也是因為執委會已經得到先期返回的商船的報告,知道下半年很可能會有數量為5000-10000名立陶宛難民抵達東岸,因此打算新辟一個縣的地盤來安置他們——當然了,如何安置這批難民也是有章法的,總體原則是分散安置,即從人口相對稠密的其他縣份征募一批新生代,再從新來的一批明國移民裏扣下一批,與這波立陶宛難民進行交換,將這四個定居點填滿(初步打算填8000人)。至於剩下的萬把難民,則分散到蛟河地區、定軍山、西南鐵路沿線以及南方的巴塔哥尼亞新得之地上,總之是把這批苦哈哈的難民拆分消化幹淨,以絕後患;第三呢。政務院同樣看中了海角港比較優越的近岸水文條件,想將這裏發展為另一個大型漁業碼頭,畢竟鹽城港的條件多有局限(沒有腹地),支撐不起更大規模的海洋產業。

    尤其是第三個原因,近些年由於東岸人屢在南至拉普拉塔河、北至裏約熱內盧一帶的海域捕獲金槍魚、鰹魚之類的相對名貴的魚類。令農業部意識到這裏很可能是一個不的金槍魚漁場。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終於令政務院點頭在下令在此興建一個縣的地盤。

    雖然這個港口目前還在建造之中,但南海漁業公司從現代特種船舶廠訂購的多艘金槍魚釣船卻已經就位,目前他們已經在這片海域試捕了大半年,而運氣也確實不錯——他們使用繩釣或竿釣作業在巴西暖流流經的海域捕到了大眼金槍魚14噸、黃鰭金槍魚10噸、長鰭金槍魚8噸(巴西東南海域是這三種魚的重要產卵場之一,東岸居民已摸清,金槍魚廣泛分布在巴西海流之中,其中低齡魚分布海域的緯度較高,高齡魚分布的海域緯度較低)、藍鰭金槍魚1噸,這總計噸漁獲量雖然不起眼。但經濟利益絕對不可視,其銷售額竟然突破了4萬元,尤其是一些喜歡裝逼的穿越眾一擲千金豪購此種魚類,帶動了國內相當數量的富戶群起效仿,讓東岸漁民們對金槍魚的價值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