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四章 河間(一)(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34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0:22

    比如,相思鄉本地就有一些每年甚至隻納數十元稅的養殖場主們(養殖雞鴨鵝,就近供應本地居民),也在西北墾殖銀行裏開立了往來賬戶;雞販、菜販和肉販為了生意往往也會開出很額的支票,常常不到0元、0元,且不難得到客戶們的認可,讓人不得不感歎銀行服務的深入性。

    到這裏不得不多一句,隨著立國時間日久,現在很多率先富起來的東岸百姓的存款越來越多,這就產生了支票,並且支票現在也越來越有取代匯票而成為一種支付手段的趨勢——這其實是正常的,想想吧,在以前曾經有人把“具有立票人的擔保、承兌人和或許超過二十筆背書(這本身意味著其流通性)”的匯票在人群中轉來轉去,其中隻要有一個環節出錯(比如背書模糊不清什麽的)就有可能引起銀行的拒收,給匯票持有人造成損失,因此在東岸老百姓存款漸漸多了起來後,支票開始大行其道,大幅擠占了匯票的流通份額。

    不過,相對大額的支票流行了起來,可額紙幣在東岸卻從沒真正流行起來過。曾幾何時,東岸政府每年都會發行大量的額承兌匯票(一元、兩元、五元那種,期限為一年或兩年,其實現在也在不斷發行,隻不過量減少了而已),充當施行紙幣製度的試水和預熱。隻不過這種嚐試行為不算很成功,居民們往往一到承兌匯票兌付的時間就跑去銀行提現,甚至還有些不安的居民在承兌匯票沒到期之前都會去找貼現商人進行貼現,為此哪怕損失一些錢也在所不惜,由此可見百姓對額紙幣的不信任到了何種程度。

    考慮到這種情況,現在東岸政府開始逐步減少額承兌匯票的發行比例,加大了一種新的基於黃金儲備的代金券的發行比例,一方麵是規避金銀間的匯率風險,一方麵則是增加百姓對這種紙幣的信任程度。畢竟,東岸的鐵嶺金礦可是實打實地擺在那呢,年產金0千克可不是白的,另外每年遠東黑水開拓隊展開的山丹貿易也能運回兩百千克的黃金,如果代金券(單位為“圓”,以國庫儲備黃金作保)沒有超發得太嚴重的話,那麽還是可以獲取百姓一定程度的信任的。

    當然了,光憑這樣還是不夠的,因為百姓們的習慣是保守的,他們然喜歡收藏金銀放在家裏,而不是手裏捏著一堆代金券。於是,為了增加這種代金券的流通數量,目前東岸首都東方縣、金融中心青島縣兩地的稅務部門對某些稅種已經要求征收一定比例的代金券,以增加其市場需求,穩定幣值,隻不過這種措施有多大效果還有待觀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