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二章 未來規劃(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34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0:40

    這裏的采牡蠣業和海菜捕撈業同樣也很發達。尤其是阿尼瓦灣內的牡蠣,一貫以味美可口著稱,且個頭較大,極具經濟價值。至於海菜捕撈業嘛,規模就更是發達了。在杜勝集鄉剛設立沒多久的時候,大泊港那邊便有一些先富起來的商人乘坐自己打造的型木船抵達此地,蓋因這裏的海菜最出名,葉狹長而肥厚,極具捕撈價值。

    每當這個時候,湧來的大泊商人們帶著自己雇傭的阿依努勞工,用一種頂端綁著鐵鉤的長木杆,將海菜從生長的海底捕撈上來。捕撈上來的海菜就地晾曬在海邊的岩石上,然後再捆紮起來,大部分自用,部分出口到朝鮮、日本鬆前藩以及山東登萊二府。這幾個地區的人還是有著食用海菜的習慣的,因此銷量還算可以。

    除了捕撈海菜外,每年夏秋季節,商人們還會雇傭廉價的阿依努人同時捕撈海參、海蟹、海蝦等庫頁島資源豐富的招牌特產。他們用大網捕蟹,細網捕蝦,捕到的蟹就地在盛有海水的鍋裏煮,然後把蟹肉從蟹螯和蟹腿路取出來,晾幹打包。蟹肉在朝鮮、大明(尤其是南方)和日本都是一種較昂貴的食品,可以獲取較高的利潤。

    如果蟹肉的利潤較高的話,那麽海參對中國人來就更是一種名貴的食材了,幾乎完全不愁銷路。目前在杜勝集鄉海邊,夏時那幫捕撈海菜的商人甚至還雇傭了一些阿伊努甚至日本漁民,使用簡陋的工具潛水至海底進行捕撈,所獲之豐令人難以想象,由此也可以看出這片沉睡了無數年的處女地上的財富有多麽驚人。至於海蝦嘛,則比較廉價了,一般是用來製作蝦醬,出口到山東供給軍需。

    魏博秋一邊聽本地的官員用帶著濃重口音的普通話介紹著,一邊暗自感歎,並決定等來年開春過後,再想辦法從大明多搞一些人過來。這裏雖然氣候寒冷,但成千上萬年沉澱下來的財富極為驚人,茫茫林海裏的巨型樹木、海裏的各類海產品、陸地上的山貨獵物、河流裏的魚蚌珍珠,簡直數不勝數。若是有個數萬乃至十數萬人在此戮力經營的話,隻需兩三代人,這裏即可形成一個富甲一方的國度。

    11月1日,魏博秋視察完畢,同樣給杜勝集鄉的定居者們留下了部分物資,然後乘船離開了此地,往海峽對麵的另一處定居點、同時也是黑水植物園(專司培育良種、發展園藝事業)所在地駛去。(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