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三章 爭競(五)(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542更新時間:2019-02-06 01:10:46

    不過在與東岸人達成秘密走私協議後,雙方不約而同地將交易地點選在了這裏,使其在短時間內再度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主要是商業買辦及其仆人。他們在這裏伐木造屋,修建貨棧,飼養馱獸,甚至一些精明的意大利人還在這裏開起了旅館飯店,專做這些人的生意。

    四艘東岸船隻抵達後,立刻便有許多印第安仆役上前卸貨:在潮濕悶熱的秘魯頗受歡迎的阿司匹林、預防瘧疾的108藥酒(事實上更多的人是將其當做一種不錯的酒精飲料)、鋼條、各類紡織品、染色皮具、建築材料、精製麵粉、豆油等貨物。這些都是秘魯總督區緊俏的物資,因此在短短半時間內就被這些西班牙買辦商人們收購一空。這個時候大家也不提兩國之間剛剛結束沒多久的戰爭了——那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是集中在這些能夠帶來可愛銀幣的貨物上。

    眾所周知,西班牙寶船隊每年運往新大陸的物資隻夠這裏幾分之一的消耗,因此,價廉物美的東岸工業品進入秘魯乃至新西班牙市場,對本地的消費者們來是一個福音。畢竟在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認識到廉價的外國工業品對他們工業的發展有何弊端,他們隻知道再也不用花費高價購買永遠緊缺的生活日用品了。

    東岸人雖然在對秘魯的西班牙人進行經濟殖民,但神奇的是秘魯人認為自己賺了,買辦商人自不必,肯定是大賺特賺,而東岸的生產廠家當然也是賺了,那麽在這個過程中誰受了損失呢?有貿易特許權的******人也許損失了一些,但不會多,因為他們的供貨量實在有限;這麽一算下來,損失最多的應該還是那些歐洲走私商人了,再具體點,就是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這三家是主要損失者,另外還有瑞典、丹麥、葡萄牙等國的走私船,不過數量很少。

    進行機器化大工業生產的東岸人將這些遠道而來的歐洲走私商人打出南美市場,問題應該不大。先不提雙方的生產成本問題,單就物流運輸問題,東岸人都占了絕大優勢——走私船一般是在加勒比海靠岸,還要陸路轉運,靡費甚多,東岸人則是直接運貨到港。

    11月1日,南鐵公司運來的幾船貨物被搶購一空,據粗粗核算,這批貨物給南鐵公司帶來了18萬餘元的純利潤。至於國內生產企業獲得的利潤,大概也和這個數相差不離。毫無疑問,隨著南美走私市場的逐漸繁榮,這對於刺激東岸製造業的發展以及擺脫對歐洲傳統市場的依賴,都有著相當積極的影響。(未完待續。)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