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九章 廟小妖風大(五)(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652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11

    渤海沿岸河口淺水區營養鹽豐富,餌料生物繁多,是經濟魚,蝦,蟹類的產卵場,育幼場和索餌場。渤海中部深水區既是黃渤海經濟魚,蝦,蟹類洄遊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魚,蝦,蟹類的越冬場。因此,渤海有河口三角洲濕地生態係,河口生態係和渤海中部深水區生態係三大生態係統。環渤海三大城市群生態係統與渤海三大生態係統相互作用,構成了渤海地區的複合生態係統。

    人口及活動

    由於控製人口措施的效果,1994-1998年人口增長率處於相當低的水平,但實際人口數一直保持增加。該地區旅遊業在1994-1998年間迅速發展,遊人數量和旅遊業收入均顯著增長。

    為了控製因人口增加帶來的廢物排放,在國家的渤海碧海行動計劃中,要求加強城市汙水處理廠的建設。

    水溫變化

    渤海水溫變化受北方大陸性氣候影響,月在0左右,8月達1。嚴冬來臨,除秦皇島和葫蘆島外,沿岸大都冰凍。月初融冰時還常有大量流冰發生,平均水溫11。由於大陸河川大量的淡水注入,又使渤海海水中的鹽度僅為0psu(praialsaliniyuni),是中國近海中最低的。

    水質特點

    從1994年到1998年,除了萊州灣1997年外,個灣的n濃度顯著高於渤海中部海區。1994年到1998年遼東灣和渤海灣的p濃度亦大於中部海區。萊州灣1994年到1996年p濃度略低於中部海區,1996年以後,p濃度增高,超過了中部海區。總體上講,海岸帶地區的n和p濃度高於中部海區。此外,渤海中部海區的n和p濃度較穩定,變化平緩,而在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各年變化劇烈。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海岸帶地區比渤海中部海區更容易受到陸域活動的影響。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時間內,陸域活動具有不同的影響頻率和程度。顯然,渤海中部海區水質是來自海岸帶地區汙染物混合擴散的結果。所以,陸域活動應當認為是造成渤海中部海區水質下降和富營養化的最終原因。

    可以發現,出現汙染的範圍從河口區擴大到渤海整個海岸帶地區,範圍明顯增加。此外,據報道,海水達標率由199年的78.77%降到1996年的49.05%。001年渤海受汙染麵積由4.7%增加到00年的41.%。該結果意味著,過去幾年中渤海水質明顯下降。n、p和石油類超過標準。n超標嚴重,石油類超標較。因此可以推斷,渤海水質主要問題和富營養化主要原因來自於營養鹽氮和磷。

    汙染物濃度變化不大時,渤海受汙染的麵積亦逐年擴大。解析渤海衛星遙感照片能夠清楚地看到,199年整個海域受汙染麵積為1647㎞?達海域的1.%,1996年則增加到9㎞?,達海域的51.0%。這樣一來,受汙染麵積5年增加了.4倍。另外可以看出,海洋水文和海洋動力學特性對汙染物的擴散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海流較弱的物質輸移作用下,大部分受汙染海區靠近海岸帶地區,尤其是在河口地區。這就證明了渤海環境質量主要受來自陸域活動的影響。(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