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章 台地(八)(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1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12

    圖們江(滿語:uenula),亞洲東北部河流,發源中朝邊境長白山山脈主峰東麓,江水由南向北流經中國的和龍市、龍井市、圖們市、琿春市四縣市,朝鮮兩江道、鹹鏡北道,俄羅斯的濱海邊疆區的哈桑區,在俄朝邊界處注入日本海。幹流總長55公裏,中朝界河段長510公裏,俄朝界河15公裏。總流域麵積168平方公裏。河道總落差為197米,平均坡降1.‰。[1]

    圖們江本是中國內河,15世紀之前,圖們江兩岸由中國的少數民族女真族所領。明王朝成立後通過招撫女真族,在圖們江兩岸設置了地方行政機構,圖們江南岸亦一度為明朝領地。李氏朝鮮通過剿殺、驅趕女真部落,不斷向北擴張領土,於15世紀中葉沿圖們江南岸設置了會寧、富寧、鍾城、穩城、慶源、慶興六個鎮,標誌著圖們江開始成為中朝兩國的界河。

    圖們江作為中國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於1858年到1860年,在沙皇俄國武力威脅下,通過《愛琿條約》、《北京條約》,使圖們江口沿海地區劃歸俄國,中國失去了出海權。1991年中蘇簽訂《關於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規定蘇方同意中國船隻(懸掛中國國旗)沿圖們江通海往返航行,199年先後經兩國批準,中國恢複了圖們江出海權。但由於俄朝鐵路大橋太低(僅7米)及河道淤塞等原因,僅能通行00噸以下的船,並且俄方還提出苛刻的條件,僅允許季節性捕撈漁船出海、不準商業運行船隻出海。[]

    幹流概況

    圖們江,遼代稱駝門。金、元稱愛也窟河,其下遊段稱統門河。明代稱啊也苦河,其下遊段稱徒門河。清代稱河源段為大浪河,圖們市以下則叫統門水,也叫土門江。[]康熙年間稱土門,清高宗(乾隆)欽定《金史語解》中稱圖們。196年中朝兩國協定,“紅土水”與溺流水以下稱圖們江。圖們江在清朝時按滿語讀音譯作“土門江”。

    據《中國古今地名辭典》記載:“土門”其實並非漢語,也不是朝鮮語,“土門”滿語原稱“土門色禽”,土門意為“萬”,色禽意思是“源”、“河源”,“圖們色禽”亦即萬水之源,後來略去“色禽”,簡稱“土門”。可是,後來日本借“土門”這兩個漢字詞挑起朝鮮和清朝之間的領土爭端,指清朝非法侵占朝鮮的土地。事件間接引致朝鮮獨立,並使日本有機會進一步侵占朝鮮的利益。與此同時,中國方麵改用與原來讀音相近,但沒有意義的“圖們”來作為這條河流的譯名。

    朝鮮語稱豆滿江,實是圖們江直譯音。朝鮮李朝《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五鹹鏡道慶源都護府豆滿江(圖們江):“女真語謂萬為豆滿,以眾水至此合流,故名”。長白山:“女真語謂善顏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為神山。”《李朝肅宗實錄》記載,十七年十一月丙寅:“長白山,胡人(滿族人)或稱白頭山,以長白故也”。[4]

    幹流走向

    圖們江,幹流總長55公裏,其中:中朝界河段長510公裏,俄朝界河15公裏。總流域麵積168平方公裏。河道總落差為197米,平均坡降1.‰(一.4‰[])[1]。(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