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台地(九)(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83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12

    生物資源編輯

    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的植物主要以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淺海藻類等類別為主,兼有地‘花’類、菌類、苔蘚類等其他類別。1木本植物。共有木本植物科85種,包括銀杏、黑鬆、赤鬆水杉、日本柳杉、側柏等‘裸’子植物5科11種;刺槐、合歡、臭椿、山榆、白臘、皂莢、雜‘交’楊、苦棟等被子植物7科74種。草本植物。共有草本植物600餘種,其中被子植物有百蕊草、‘毛’蓼、中亞濱藤、莧‘花’、硬‘毛’棘豆、山黧豆、蛇葡萄、光葉蛇葡萄、莧竹子荊條等;‘裸’子植物有蘇鐵、草麻莧等,蕨類植物有中華卷柏、卷柏、節節草、全緣貫‘花’等。淺海藻類植物。共有淺海藻類植物60餘種,以褐藻、綠藻、紅藻、石‘花’等為優勢種群。

    動物資源

    保護區內動物可分為陸生動物、海洋動物大類。1陸生動物。以鳥類為主,共有19目50科40餘種。按生活習‘性’和特征主要分為遊禽、涉禽、夢禽、攀禽、鳴禽5類。其中國家1級重點保護動物有9種,包括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丹保護動物有4種,包括雀鷹、鬆雀鷹、赤腹鷹、蒼鷹、蜂鷹、鳶、白頭鷂、白尾鷂、鵲鷂、灰臉鵟鷹、烏雕、草原雕、禿鷲、兀鷲、鶚、紅隼、燕隼、遊隼、灰背隼、紅腳隼、豬隼等;《中日候鳥保護協定》規定種類有196種;“世界瀕危動植物紅皮書“中所列瀕危鳥類有11種。島上棲息鳥類多達5萬餘隻,有“萬鳥島“之稱。此外保護區內還分布有大蟾蜍、青蛙、峽口蛙等兩棲類;蜥蜴、壁虎、蛇等爬行類;剌蝟、蝙蝠、鼠類等哺‘乳’類。海洋動物。包括魚類、海洋哺‘乳’類、底棲類等類別。其**有魚類1目7種,中華鱘、文昌魚為國家重點保護種類;共有海洋哺‘乳’類91種,包括鯨魚、海龜、海狗、海豹、江豚等;共有底棲生物7種,以刺參、皺紋盤鮑、櫛孔扇貝、蝦夷扇貝、光棘球海膽等為優勢種。

    長島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年,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猛禽類。保護區總麵積為50.15平方千米。長島又稱廟島群島,廟島群島濕地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保護區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區。年均氣溫11.9,極端最高氣溫6.5,極端最低氣溫.。年均降水量567毫米,降雨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59%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時數554時,無霜期4。‘春’秋季多西南風、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以西北風為主,全年風速大於17米/秒的大風有68。

    長島又稱廟島群島、長山列島,海岸線長約146千米,呈現明顯的海蝕地貌景觀,沿島嶼海岸形成99處海灣,其中8處已定名。主要由南北長山島、南北隍城島、大黑山島、大欽島和廟島、高山島、候磯島、車由島等個島嶼組成(包括10個常住居民島)。最大島為南長山島,麵積1.75平方千米,最島為高山島,麵積400平方米。島嶼主要由長石石英岩、絹雲母千枚岩及板岩等構成。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有40多座山頭海拔在百米以上,最高點高山島,海拔0.8米;最低點東嘴石島,海拔7.米。眾多島嶼南北向排布,縱貫渤海海峽南部,占據了海峽/5的海麵,以北砣磯水道、長山水道為界,分為北、中、南島群。南島群地勢平緩,多砂灘、石灘;中、北島群地勢高陡,多岩岸。濕地土壤棕壤土為地帶‘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島嶼中上部;島嶼下部分布有褐土;大多數島局部覆蓋有第四係黃土。0厘米以下的薄土層有.1平方千米,1厘米厚的中土層約1.平方千米,60厘米以上的厚層土約4.66平方千米。

    p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