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三十八章 山東大旱(三)(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64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41

    黃漢華聞言輕輕點了點頭,明白自己的上司兼恩主的想法了,到底還是目前自己腰杆不硬,糧食儲備過少,不然倒是可以集結個一兩萬人,在萊州灣西側的濟南府近海登6。到了那時候,隻要樹起大旗放糧,估計聞訊趕來的災民沒個十萬也得有八萬吧。

    隻不過那樣一來,大概就要與清軍正麵廝殺了,雖然濟南府境內他們沒有什麽得力兵馬,但從青州府調兵回援卻也不難,因此這個方案成本過高,如果沒有絕大收益的話確實不宜實施。而與之相比,規模地派人上岸,打著商人或其他什麽名號,收攏難民出海前往登州,成本確實是比較低的,收益卻不一定低,絕對是現階段最適合的搜羅移民的方法。而且,也不太容易引起清國地方官員的反彈,他們可以更容易地裝作看不見,放任災民自去,更何況在如今這個混亂局麵下他們也未必盡知鄉間詳情。

    “掖縣這邊已經沒什麽好看的了,隻需按部就班即可。黃,趕緊收拾下東西,隨我去一下南邊看看,那裏也很緊要呢。”梁向儉收起了折扇,朝自己的秘書吩咐道。

    “明白了,司令,我這就安排去。”黃漢華立刻回答道。

    1665年6月日,騎著安達盧西亞馬的梁向儉大搖大擺地進了平度州城,沒有遇到任何阻攔。按照這些年來東岸與清廷方麵結下的默契,作為緩衝勢力帶的萊州府的邊界一直很模糊,在該府二州、五縣、二衛共九個行政單位當中,府城掖縣、即墨縣、鼇山衛被東岸軍隊控製(另外東岸人還在後世青島海邊築了個膠州堡,故此時萊州有兩個膠州城),濰縣、昌邑縣、高密縣和靈山衛被清軍控製,這算是劃分得比較清晰的。

    但除此之外,萊州府還有兩座大城的歸屬比較模糊,即膠州城和平度州城。在這兩處地方,東岸沒有駐軍、清軍顧忌到東岸人也沒有駐軍,地方政務由清廷委任的官員處理,但東岸的商人過來進行貿易時,也沒有任何人刁難、阻攔或征收賦稅。甚至有時有東岸官員途經時,清廷方麵也會客氣地招待一番,時不時地互相傳達、接收一些函件,看起來就像是清廷故意保留的兩座交流窗口似的(且已經存在很多年了)。

    這或許從另一個角度明,滿清朝廷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壓根不想和東岸人敵對,他們一直在試圖接觸、溝通、談判,隻可惜收效一直不怎麽大罷了。其實想想也就明白了,指望從中國撈人口的“黃衣賊”,在那個時候又怎麽可能與“我大清”接觸呢?換做如今這個景況倒還差不多!

    而這次山東大旱,上半年西四府的農業收成就已確定完蛋,而六月份時之前災情相對較輕的登萊二府也開始加重,整整一個多月滴雨未下。幸好這時候地裏的糧食差不多也到了收割的階段,再加上登萊二府的水利設施不錯——好吧,至少登州府還行——政府組織也相對得力,故地裏的糧食至少收回來了五六成,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當然了,收回了五六成,那僅僅是指東岸人的控製區。但在清廷治理的地區,比如濰縣、昌邑縣、高密縣、膠州、平度州等地,地裏能收回十之二三當地官員恐怕就已經可以獲得一個“能幹”的稱號了,故萊州府清軍控製區也是一片“大饑”,百姓如果在家鄉附近無法找到能夠賴以活命的糧食的話,就隻能出外逃荒了,而他們逃荒的選目的地也是現成的,那就是東岸控製區。

    梁向儉就是在這麽一個背景下進了平度州城,清廷委任的知州在一刻鍾前緊急去鄉下“尋幽探密”去了,州衙裏的三班捕快、團丁弓手什麽的兩股顫顫,一副死了老娘的表情,看著護衛著梁司令的騎兵聯隊官兵們緩緩進城。可憐他們中很多人還沒東岸人騎的黑水大馬高呢,原本還想著阻攔一下的,結果幾沒吃飽飯,氣力有些不足,被那些全副武裝的騎兵一擠一碰,隊形便東倒西歪了起來,結果平度州城就這麽輕鬆地換了主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