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七十五章 山東大旱(十二)(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78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51

    1666年5月1日夜,幾艘“阿穆爾河”級內河淺水炮艇悄然駛近了鎮江堡外海,給已在此登6的第七混成營部分官兵送來了大批補給,同時也順便拉走了一批戰利品和俘虜。

    戰利品是6軍官兵攻破鎮江堡城後繳獲的部分糧食、牲畜、木材、金銀什麽的物資,而所謂的戰俘就很複雜了,其中既有清軍俘虜,也有一些被東岸官兵“強行認定”為戰俘的朝鮮棒子——準確地,包括一個規模的朝鮮官方使節團及大批朝鮮商人——如今就等著再藉此向朝鮮人好好敲詐一筆了。

    話自從邵樹德時期動侵朝戰爭並在報恩郡之戰擊潰朝鮮大軍後,朝鮮王國與清國之間的關係便急冷卻了下來,因為他們現曾經強大到令他們絕望的滿蒙八旗居然也無法幫助他們擺脫困境,於是在現實的威脅下,這些棒子便可恥地投向了東岸一邊。

    不過,棒子終究是棒子,明末以來風雲變幻的局勢讓他們學會了許多東西。光海君時代的“兩端政策”此時又被朝鮮君臣提上了朝堂討論,並很快付諸實施,即他們在遵從東岸人開埠、通商等條件的同時,也與清國繼續維持著一定程度上的聯係。而在這些聯係中,貿易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麵了,朝鮮的糧食、鐵料、藥材和海產品,清國的牲畜、毛皮、紙張、布帛、鹽及茶葉,都是這裏最常見的流通商品。

    鎮江堡便是這類貿易來往中的重要一環。這個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的邊防堡寨,因其極端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了朝鮮商人、使節前往清國的主要途徑,因此這次被東岸人突襲打上門來,許多商人便被堵在了城裏,一下子成了俘虜,也是夠倒黴的。

    鎮江堡作為屏護驛道的節點、九連城的外圍,自然不是沒有守兵的,而且即便這些年來不斷抽兵北上支援沙爾虎達(以抵禦東岸人的壓力),鎮江堡內仍留有四五百名八旗官兵戍守,如果再算上周圍一些堡寨內的守兵的話,整個鎮江堡—寬甸—九連城一帶共計有一千好幾百滿蒙漢八旗官兵,實力還是不容覷的。

    隻可惜他們遇上的是東岸人,而且是大名鼎鼎的身穿藍衣的第七混成營145名官兵。這支以下伊河縣為兵員募集地、經受了全套嚴格訓練的正規部隊,下轄四個步兵連(全部裝備米尼槍)、一個騎兵連、一個炮兵連、一個輜重連、一個工程兵排和若幹偵查、參謀、勤雜人員,擁有多兵種合成作戰能力,火力凶猛、進退有序、武器先進、士氣高昂,幾乎一登6就在海軍艦炮的配合下,擊退了前來攻擊的三百騎清軍馬隊,並利用敵人不熟悉米尼槍特點的優勢,遠距離擊殺牛錄章京一員,極大震撼了清軍。

    登6場附近一戰獲勝後,全數登6完畢的6軍第七混成營全部,在代理營長儒尼奧爾少校的指揮下,快向鎮江堡挺進。彼時鎮江堡內隻有不足四百守兵,且驚慌失措、士氣不振,加之其城牆自明末以降便年久失修,故被第七混成營用大炮轟開,然後殺入城中奪占了這座臨江的港口城市,

    此戰東岸人隻付出了微不足道的4人傷亡,便取得了斃傷俘敵軍近兩百人的戰績,堪稱大捷,而其中揮最大作用的應該就是列裝的米尼槍了(亦稱165-甲型線膛槍)。這種6軍的“新玩具”射擊精準、射程也大大出乎清軍預料,四個連近千名步槍手形成的密集火力打得敵人壓根抬不起頭來,故最後隻能翻身上馬逃竄,整個戰鬥過程不要太輕鬆。

    而在見到東岸人如此輕易地便克複鎮江堡這座關鍵城市後,無論是當地的居民還是前來互市的滿、蒙、朝商人,都嚇得如同鵪鶉般瑟瑟抖,生怕素來凶名昭著的黃衣賊——好吧,這次是藍衣賊——將他們一股腦兒宰了。尤其是那些朝鮮商人和使節,就別提多尷尬和害怕了,因為東岸人可是不止一次警告他們不要和清國再也任何往來的,結果他們不但派商人互市了,而且還派使節前往北京(結果還讓人當場逮著了,這事鬧得……),這要是讓東岸人借題揮起來,朝鮮君臣怕是要吃不了兜著走,因此一個個都垂頭喪氣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