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七十六章 山東大旱(十三)(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762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51

    “其實我希望在座諸位明白這麽一個道理,即付出才有收獲,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是,我方此次占領丹東比較倉促,周邊鄉村或集鎮內可能仍有清軍士卒或心向清國的人存在,野外也有技藝高的清國獵人在隨時準備獵殺我們的士兵或人民的生命,但這都不是我們幹不好工作的理由。”梁向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後麵色凝重地道:“丹東縣的墾荒工作關係著整個開拓隊轄區的大局,不得馬虎,也必須做好。我老梁在此保證,誰若是此番工作中表現出色,那麽今後當我們再在附近設立寬甸、鳳凰等縣的時候,他們一定是最優先考慮的人選,這一點不容置疑。”

    梁向儉在遠東為官多年,門生故吏眾多,因此他的話在幹部們中間一向非常管用。加上這次他用官位懸賞督促眾人努力工作,因此一下子就將大夥的心氣給提了起來,台下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出身黑水地區的退役軍官及胸中充滿熱情理想的兵團堡學兵們——的心裏頓時火熱了起來,紛紛開始盤算接下來的工作要怎麽展開,又怎麽才能做出成績,而這顯然也正是他梁某人想要達到的效果。

    當然了,梁向儉沒有提到,未來寬甸縣、鳳凰縣的設立,可能要等很長一段時間了,搞不好在他梁某人任期結束前都未必能搞起來呢,因為這其中的牽扯實在太大,一著不慎便要搞個大新聞——一個鎮江堡也許清廷忍就忍了,可若是九連城、寬甸、鳳凰城一帶接連丟失,那麽這可就不是事了,清廷很可能被迫做出激烈反應,以遏製東岸人越來越可怕的野心。要知道,這些地方可不比寧古塔那些“邊鄙之地”,而是離清廷龍興而起的腹心之地近在咫尺的所在,人煙也更多些,清廷若是不做出些反應那可就真的是死人了,哪怕他們現在的統治重心很明顯已經轉移到了關內。

    梁向儉在丹東縣開完工作會議後,沒有再多做逗留,而是在部分騎兵的護衛下,直接渡江到了對岸朝鮮王國境內,徑直將朝鮮義州地區的官員揪了過來,質問他為何借些糧草也百般推托,到底是何居心?罷,不待朝鮮官員自辯,一千餘如狼似虎的騎兵聯隊官兵便在朝鮮人反應過來之前,迅湧入了城,將糧倉內的部分存量直接裝車運走去也,隻留下了區區幾張廢紙一樣的借條。讓朝鮮官員是欲哭無淚,偏偏又不敢阻止,隻能倉皇向漢陽城匯報。

    6月日,就在“加的斯岩石”號重型戰艦剛剛離開鴨綠江口沒多久的時候,一支規模約在兩千人的清軍馬隊從鳳凰城方向殺奔而來,並立刻被警戒的騎兵聯隊第三大隊官兵偵悉,然後一場短促而激烈的騎兵會戰便在丹東縣以西十餘公裏處拉開了帷幕。

    此戰中,人高馬大、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的東岸騎兵,以一場酣暢淋漓的正麵衝鋒擊潰了“一點不專業”的清軍騎兵(其實滿八旗多為騎馬步兵),殺傷敵軍七百餘人,自身傷亡甚至還不到兩百,可謂是大獲全勝,也凸顯了東、清雙方這些年來在騎兵方麵越來越大的差距——這其中,裝具、訓練、士氣和戰馬的因素都有,其實穿了還是生產力的差距。

    而或許是此戰被東岸騎兵打痛了的緣故,清軍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偃旗息鼓了,再無任何動靜,也不知道打的什麽主意。不過東岸人也懶得猜了,他們攜大勝之勢,順勢奪占了九連城一線,並立刻下令渡江趕來的第一批朝鮮軍士采石燒磚,修繕這些從明中期以來就有些失修的城堡,以作為今後拱衛丹東縣北方的堡壘——九座沿江設置的屯兵堡壘。(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