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贏家(五)(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45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52

    “賣給荷蘭人的魚,還是以狹鱈和滑柔魚居多吧。不過估計那幫人隻願意要鱈魚,滑柔魚還不要呢,真是……嘖嘖。”張雲看著滿倉的鱈魚,腦海裏開始盤算起了生意經:“不知道荷蘭本土會不會要我們出口漁獲給他們,估計也很有可能啊。他們不是正被英國人封鎖得厲害麽,保不齊要問我們買肉買魚,而且還得送貨上門。得,從另一個角度看,也不算是什麽壞事,因為在強大的外部需求的刺激下,政務院應該會批準公司進一步擴大漁船隊規模的請求報告,這無論對於培養水手數量還是從漁業增產的角度來,都是一件大好事。我們國家就該以航海立國,而航海立國的基礎,則是擴大漁船隊規模,畢竟捕魚業是所有航海事業的搖籃和基礎……”

    “爭取明年將漁船隊和捕鯨船隊規模擴大一倍,南海運輸公司的遠洋運輸船隊規模很可能也要擴大,這真是戰略機遇期啊,沒荷蘭人受難,哪會迎來我國航運和捕魚事業的春呢?”張雲思忖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歐洲其實就已經有了這種網板式拖網的概念雛形了,隻不過受限於種種原因,他們的這種創新並未獲得漁民們的認可,因此這種拖網的型製就漸漸湮沒於無形。不過在一位移民東岸的蘇格蘭人提供了這種他時候見過的拖網型製後,南海漁業公司非常重視,立刻就組織專人進行研,並最終定型,然後以公司名義申請了專利。

    新設計的專利漁網使用新華夏諸多劍麻種植園出產的劍麻纖維,這種纖維硬度、柔韌性都相當不錯,且還耐海水腐蝕,是一種相當優良的工業、漁業用纖維,同時也是如今新華夏地區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在鹽城港公司分部吃過午飯後,張雲接見了幾位船長,向他們勉勵了一番,然後登上了一艘加工船,跟隨幾艘漁船一起出海捕魚。他們捕魚的漁場依然位於鹽城港東偏南海域,這裏的滑柔魚和無須鱈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而東岸人的這種拖網漁船,其主要目標還是該海域的底層鱈科魚類,如狹鱈、無須鱈等。

    這些鱈魚生活在底層冷水水域,營集群性生活,原本東岸人都是使用鱈釣船過來實行釣捕的方式,效率較低。此番有了這些拖網漁船,相信東岸國內的鱈魚產量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一個增長高峰。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出海幾後,或許是新漁船確實比較給力,又或許是張雲這個隨船調研的公司領導在旁邊督陣的緣故,兩艘拖網漁船很快就找準了一個鱈魚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並起網捕獲了大量狹鱈——一種原本東岸國內最常見鱈科魚類。

    捕獲的魚類很快就被送到了張雲所在的加工船上,這艘新水下的噸位高達5餘噸的加工船上同樣有一個冷藏室。該冷藏室有數台****冷凍機同時製冷,捕獲的魚經過加工處理後第一時間就被送進了冷藏室內注滿冰鹽水的冷凍槽內,魚凍結之後,即抽去冷鹽水。這樣的魚可以在冷藏室內放置很長時間而不用擔心**變質,這無疑大大延長了漁船在海上作業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在以前沒有使用冷藏加工船的時候,東岸人每次捕獲到了魚類,都隻能對其快進行加工——主要是魚皮、腸子上帶有大量的細菌,溫度隻要在零度以上幾度,細菌就會快繁殖,如東岸人捕獲的鱈魚,在5的時候,放置三四就會腐爛;而如果進行過加工(剖腹去除內髒、晾幹)的鱈魚,由於細菌較少,在室溫下放置許多個星期仍然可以食用,這就是差別所在了。(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