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八十五章 河間(十九)(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4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54

    眾所周知,鹽場是一個極費人工的地方,而寧波府曆經明末清初的戰火,人口損失不輕,因此產量的提升一直很有限。句難聽點的話,也幸好各地此起彼伏的士紳暴動給了東岸人以口實,可以將大批俘虜送進鹽場裏做苦力,不然定海縣各鹽場哪有那麽快就恢複生產。

    其實不光鹽場了,寧波府下轄各縣的茶葉、蠶桑、棉花以及最最重要的主糧生產,在這時代哪一個不是最要耗費人工的產業?比如東岸人最先恢複生產秩序的茶場——目前四明山、目山一帶的很多原屬清廷將官的茶場已經被收歸國有——去年共向東岸本土出口了二三十萬元的茶葉,但這些茶場卻“消耗”了數千勞工。隨著東岸本土茶葉消費的逐年增加,相信這些茶場需要的勞工數量將與日俱增,可奉化縣是縣,全縣人口不過區區七八萬人,這要從哪才能變得出來這麽多的勞動力呢?難道不搞種植農業了?

    不過不種地了,這似乎也是一個思路,而且還是黑水開拓隊政府所大力推廣的觀念,這種觀念源自於執委會對殖民地單一經濟體係的設計,即每個殖民地的經濟體係最好極度單一,一旦離開東岸本土就可能會陷入經濟崩潰或者“失去的n年”這樣的長期經濟陣痛,以確保東岸本土能夠攫取產業鏈上最豐厚的利潤。

    黑水離東岸本土有十萬八千裏之遙,總體來不太適合這種經濟體係,但如果改良下,與黑水等地的經濟形成互補,倒也不無裨益。比如,東岸人治下土地最肥沃、水利設施最完善的鄞縣,就可以以穀物種植和蠶桑業為主;定海縣鹽場很多,那麽就可以出口鹽和各類醃製品,當然農民也可以展蠶桑養殖業,畢竟這是緊俏商品;奉化縣就好了,整體上將以蠶桑養殖及茶產業為主,至於日常生活所需的穀物、食鹽,大可以從鄰縣進口。

    而如果我們將東岸人治下的寧波府諸縣視作一個整體,參與到整個黑水經濟體係的運行中去的話,就可以現,整個寧波府(包括已經據有的台州府寧海縣,共六縣一衛,觀海衛已被清軍占領)向北方山東(包括濟州島、釜山、元山津等地)、黑水地區出口穀物、生絲、茶葉、竹器、鹽以及部分手工製品,同時從北方進口水泥、石灰、金屬器具、罐頭食品、醃魚醃肉、海貨、皮革、牲畜、藥材、優質家具、大木以及部分手工品,總體上來看雙方的貿易大體平衡,寧波府略微呈入之勢,但毫無疑問兩地經濟的互補性是非常強的。

    若是政府引導並大力展的話,不出十年,必然會逐步影響到兩地上百萬百姓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社會風氣。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經濟層麵的潛移默化最終將深刻影響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從而使得包括寧波府、登州府、萊州府以及黑水諸島在內的整個地區與古老的中原大地漸漸格格不入,這樣東岸人的統治才算真正穩固下來。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隻有當這些地區的經濟以工商業資本主義為主體時,才會真正沒有敵人生存的土壤。

    如今唯一可慮的,大概就是在東岸這個體係還沒有真正建立並且穩固下來的時候,就被強大的外來武力強行打破,然後一切再度回歸原樣。因此,如今東岸人所需要做的,那就是在西麵和北麵拚死抵擋住大隊清軍的攻勢,然後對內鎮反、循序漸進地進行社會改革,最終將其納為己用。

    而從現在的局勢看來,西麵的問題不大,大順劉國昌、劉世俊二人率領的部隊在東岸軍隊的配合下,依托車廄堡、田螺堡兩個裝備了大量火炮的棱堡,以及隨時從慈溪江麵上支援過來的海軍淺水炮艦,將清軍牢牢擋在了餘姚縣境內。

    不過在北麵的觀海衛、慈溪縣一線,情況則不是很樂觀,丁維嶽的新建6軍第十師三千人在觀海衛被擁有青銅火炮的清軍擊敗,損兵數百,元氣大傷。如今丁大師長已經率著殘部敗退至慈溪縣,依托城牆固守,而坐鎮後方的劉海洋聞訊後也大吃一驚,立刻抽調由德意誌雇傭兵臨時編組而成的挺身隊第五大隊火馳援慈溪,以抵擋清軍可能的攻勢。同時,海軍還抽出了數艘軍艦,深入杭州灣內,故意讓清軍看見,使他們產生東岸6軍可能會伺機登6的想法,以牽製他們一部分的兵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