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九十七章 情報準備(二)(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0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1:57

    而這種獨特的社會氛圍,顯然也為荷蘭造成了一大批聲名赫赫的企業,如:德海爾商行、特裏普商行、阿姆斯特丹匯兌銀行、薩爾丹造船廠等等。這些曆史悠久、規模龐大的企業,在歐洲各地競爭力都極為強勁,為荷蘭擊敗了無數對手,帶回了數不清的利潤。

    萬幸的是,東岸共和國在穿越眾們持續二十年的“調教”下,整體社會輿論並無對工商業有什麽明顯的歧視,甚至很多人為了掙錢還會勇於去創業,這從西湖債券交易市場的火爆程度就能夠看得出來,整個社會的創業衝動非常強。

    這或許和東岸移民以明國底層人士為主(大多數是農民,外加少數手藝人和底層讀書人)有關,他們沒有地方士紳那麽頑固堅持舊思想,再加上遠渡重洋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從身理到心理上都更容易接受改造,因此減少了舊思想、舊製度的束縛,讓東岸得以輕裝上陣,獲得極為快的展——而這一切,如果是在大明,顯然是完全做不到的,單一個改造整個社會的思想就非幾十年、上百年不見功效,且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一張白紙好作畫,並不僅僅是而已,而確實是有其獨特道理的!

    如今法蘭西最多出現的情況是:每一個成功的商人都會迅離開競爭激烈、風險巨大的工商業領域,然後投資貴族頭銜(此時法國的貴族頭銜是可以買的,但就和清朝的捐官一樣,頗受鄙視,也無啥實權),進而給自己和自己的子孫獲得一個官職;同時他們還大力投資能給他們帶來持續穩定租金收入的土地,算是給自己留下一個後路。

    這種情況在法國愈演愈烈,以至於大部分法國人都將經商視為躍升社會階層的一個跳板,一旦達到目的,就千方百計洗脫自己商人的身份,然後試圖混入上流社會階層。他們的子孫一般也極少子承父業,大多進入公共機關,擔任一些官職,依靠祖上留下來的豐厚遺產當起了地方上的鄉紳,再也沒有當一個企業家的能力和覺悟。

    法國社會的有識之士曾經對此表達過不安,他們中有的人曾經道:荷蘭商人的孩子大多數會子承父業,並且在很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相關知識,他們是如此之強大以至於控製了我們國家大部分的商業,我們的商人無法與他們競爭,他們看起來總是一副新手的模樣,幾乎代代如此。

    甚至於在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都比較高的英國,這種鄙視工商業的思想也有著不的市場。重商主義代表人物、東印度公司著名商人托馬斯·孟曾經過:“我們最富有的商人突然消失了。他們的兒子放棄了財富,嘲笑他父親的職業,設想著成為更榮譽的紳士(雖然僅僅隻是名義上的)後如何茫然無知地揮霍他的財產,最後卻仍是步其父親的後塵去做一個勤勉的商人經營一家靠譜的企業,以保持和提高他的財富……”

    這種令孟非常憂慮的情況幾乎成了很多傑出的英國商人的宿命,他們的子孫往往會放棄工商業,放棄掉父親經營了大半輩子的企業,然後在妄想擠入上流社會中碰得頭破血流。這就導致了英國缺少那種能夠和荷蘭競爭的優質企業,國家的商業主權一度被荷蘭人所把持,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可以,在如今的歐洲,除了荷蘭共和國以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大多數商人,在獲得成功後都傾向於將所得的財富投入到非商業事務中(一般是土地),以追求地位和聲望的回報。也隻有在荷蘭這種地狹人多的地方,商人掙了錢以後無從投資於土地,故而隻能繼續投資於工業或商業,久而久之之下就形成了荷蘭社會獨特的商業氛圍(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