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台地(二十二)(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1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2:24

    東岸執委會對法國人的這個提議非常感興趣,身為經濟動物的他們對於市場和利潤有著一種本能的追求,因此原則上接受了法國人的這個妥協——因為他們也害怕夜長夢多,一旦法國人橫下一條心來,派出艦隊搭載6軍突然在上述島嶼登6,僅有大貓貓兩三隻的加勒比分艦隊(其實隻有兩艘“星”級輕巡洋艦而已)是無論如何也擋不住的,即便加上了加航公司也是白搭。而一旦海軍擋不住,那麽結果將是災難性的,善戰的法國6軍可能會以多打少、各個擊破,殲滅掉東岸人分駐在各地的少量雜牌軍或自由邦黑人軍隊,重新奪回上述島嶼。甚至於,法國人如果膽子再大一點的話,率軍直插懷遠島(特立尼達島),將東岸人的這個大島反奪下來也不是不可能。

    如今法國人之所以沒這麽做,大概還是被東岸海軍的積威所懾,暫時沒有把握能夠衝破東岸海軍的封鎖並戰而勝之的緣故罷了。另外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他們目前對東岸人部署在加勒比地區虛弱已極的海軍實力也不甚清楚,不敢輕舉妄動,不過這種事情總瞞不了太久的,當初東岸船隊被托爾圖加島的海盜逼退的事情不是沒人知曉,總有一等到法國人自覺實力大增或者他們的國王耐不住性子的時候(後者的可能性或許更大一些),他們總會有所行動的。到了那時候,東岸海軍能不能兜住場麵,就很難了。

    因此,既然能夠預見到時間拖得越長越不利,那麽還不如在荷蘭人的斡旋下,就坡下驢,撈取點好處就撤了吧?反正東岸人最大的出兵報酬(河間地區 布埃諾河以南的智利)已經入袋了,現在再從法國人手裏胡亂撈取一點好處,夠補償戰爭消耗及撫恤金的支出,就已經可以了,免得時間拖長了,雞飛蛋打什麽也得不到,那樣可就沒麵子了。

    馬爾科·特裏普對東岸人的這種看法表示“讚賞”,在修書一封讓一艘恰好返航的商船帶回阿姆斯特丹後,他便心安理得地乘船南下,來到了巴塔哥尼亞台地區的海安港,與東岸人談起了生意。

    常年坐鎮海安縣的北巴塔哥尼亞地區副專員蔡華澤對荷蘭人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在他看來,目前第二陶瓷廠生產的瓷器僅僅在本國境內銷售實在是太“屈才”了,高嶺土資源極其豐富的海安縣的陶瓷產業,需要一個更廣闊的市場以攫取巨額利潤。這在以前看起來稍微有些困難,不過在荷蘭人找上門來的當下,卻已經露出了一絲曙光。

    不過,蔡華澤也明白,海安縣的瓷器或許可以藉由荷蘭人之手出口至歐洲部分地區,但若想憑借這個掙多少錢那真的是癡心妄想了。正如曆史上瓷器在中國原產地賣不上多大價但在歐洲本土卻能賣上高價一樣,東岸瓷器銷售的利潤大頭,注定是要被經銷商荷蘭人掙去的,東岸人能從中分潤一部分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還要考慮到瓷器銷售過多後麵臨的價格暴跌的問題,這進一步壓縮了東岸人的利潤空間。

    但不管怎樣,利潤再被壓縮,對於缺乏財政來源的巴塔哥尼亞台地區來,第二陶瓷廠仍然是一顆搖錢樹,能夠給廣大人民帶來巨大利益的搖錢樹。因為,瓷器的利潤率再不濟,也總比紡織品平均%上下的利潤率要高吧?那就足夠了!台地區地廣人稀的,本也不需要太多錢搞建設,第二陶瓷廠的部分稅收及分紅足矣。基於這種思想,蔡華澤很快在貿易部官員的見證下,與特裏普代表的荷蘭多家商行達成了代銷協議,剩下的就是雙方隨員間的細節協商了。

    馬爾科·特裏普對能這麽快達成協議也相當滿意,因為這很明顯是一個好兆頭,對於他接下來去黃陽港那邊談呢絨貿易大有好處。(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