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六章 南中國的變局(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39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2:29

    已經是1669年收獲的金秋時節了,寧波府近海,幾艘船正在風浪中吃力地搖向岸邊。. .

    從船隻型製上看,很明顯這是中式硬帆船,同時也帶搖櫓,噸位不大,大概在幾十噸到百來噸的樣子。在這個東南風和北方開始交替,但很顯然南風餘威尚在的季節裏,航行起來尤為困難。

    不過,再難也擋不住人們財的心思!在寧波府的東國人一再提高糧食收購價的這幾年,鄰近的清國鬆江、嘉興、杭州和紹興等府與寧波之間的糧食走私貿易簡直做得飛起。在高達7-8元一石稻穀的利潤刺激下,已經沒有什麽再可以擋住走私商人們的腳步了:紹興府的清國商人一開始還走山路運糧過來販賣,到了後來走私規模逐漸龐大起來後,這些商人、士紳們竟然公然賄賂前線的清國守軍、官員,使得運糧隊堂而皇之地經餘姚縣運出,走甬道或水路運抵處於東岸控製下的鄞縣,回程時順便再捎點定海鹽場生產的低價鹽(相對於清國控製區的鹽價而言),簡直不要太囂張。

    緊鄰東岸控製區的紹興府如此走私,與寧波府並不接壤的杭州、嘉興、鬆江諸府的商人們卻也有自己的手段,那就是通過水路走近海抵達東岸控製區的慈溪、定海兩縣,然後與當地的東岸儲備糧庫進行交割,回程時同樣不忘拉上些鹽、檀香、龍涎香等南洋特產(荷蘭東印度公司轉售),務必不能讓船空著。

    根據南方開拓隊方麵的統計,此類通過海路進行的貿易,究其總額已過了6地貿易的數倍,給寧波府運來了大量急需的糧食,有力緩解了山東的糧荒,故多年來一直牢牢控製著杭州灣製海權的東岸海軍炮艇,對這些清國漁船、貨船非但不攔截,相反還給予必要的協助,讓其盡快抵達目的地——開什麽玩笑,上頭已經了,對這些清國走私船非但不征收關稅,還要給其配售一些能在清國境內賣得出去的稀罕品,以提高他們運糧前來交易的積極性。

    這些稀罕物品種類繁多,包括象牙製品、座鍾、鯨油蠟燭、龍涎香、檀香木、黑珍珠、人參、高級毛皮、鹿茸等等。雖然每種東西的銷售量都不是很大,但鬆江、嘉興、杭州、紹興等地人口繁茂、素來富庶,有能力消費這些奢侈品的人還是不少的,算是給這些糧食走私商人們一筆額外的獎賞吧,當然對東岸自身也不無補,可以稍稍減少一些貴金屬流入清國境內的度。

    滿清朝廷當然不是不知道這些走私商人的存在,隻不過最初時東岸與滿清剛剛事實上停戰,雙邊關係處於緩和狀態,清廷考慮來考慮去,最後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他去。隻不過後來山東水、旱、蝗、震四災頻,局勢大亂,東岸人趁機奪占了萊州府的部分府縣,這無疑惹得清廷極為不快,以至於下令暫停了這種糧食貿易。

    但是呢,清廷的政策是一回事,具體落實到地方上的時候,由於東岸高溢價搶購糧食的行為,使得不少地方軍政官員與地方上的士紳、商人們沆瀣一氣,聯合起來進行大規模走私以獲取巨額利潤,完全視清廷的政策於無物。

    麵對這種**裸的打臉行為,北京朝廷自然是極為憤怒的,再加上這會東岸人開始在遼東鴨綠江右岸搞事,清廷開始下重手整治鬆江、杭州等四府的糧食走私商人,並很是殺了一批,算是初步震懾了這幫無法無的家夥們。

    當然這種運動式的整肅向來隻能管用一時,風聲過了後往往會一切照舊。後世有句老話有1%的利潤時,資本家可以賣絞死自己的繩索,這話套到清國商人身上,還真是貼切無比。在風聲過去之後,各地的官員們——其中甚至包含不少滿族官員——便開始向下麵暗示,走私商人們都是人精,立刻心領神會,糧食走私貿易又再度開始興盛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