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零七章 西印度洋(十)(3/4)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917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3:03

    聖母升大教堂

    靠近普列奇斯津斯基門的是烏斯賓斯基大教堂(聖母升大教堂)這是由農奴建築師多羅菲·米亞基舍夫於1698年建造的。教堂從各個方麵被一個兩層高飾有金絲鑲嵌石頭的周圍廊環繞,創造出一種明亮的效果。帶有5個優美圓頂的教堂就建於這個不同尋常看似毫無重量的基座之上的。聖母升大教堂與行刑場和建於19世紀的高高的鍾樓一起組成了這個雄偉宏大的建築群。擬俄羅斯風格的細裝飾充斥著建築的四麵,隨著高度的增加裝飾逐漸減少,使得鍾樓看上去很樸素。

    聖三一大教堂

    聖三一大教堂建於16世紀晚期和18世紀之間,位於克裏姆林的對麵,與聖母升大教堂相比看起來樸素得多。但從工藝技巧的角度來看,聖三一大教堂仍不失為一個大型複雜的建築群。

    克裏姆林裏的許多建築是19世紀的遺跡,特別吸引人的當數哨房(187年)和基裏洛夫斯卡啞禮拜堂。19世紀早期時,人們為這座17世紀的禮拜堂建了一個古典風格的外罩加以保護。阿斯特拉罕的主碼頭(17世紀)就隱現在短重的多利克式木廊柱後麵。

    在以前的白城地區所保留下來的另一項建築古跡是普列奧布拉任斯基修道院的塔樓。雪白色的八麵體諸結構飾以各色彩條,冠以圓頂極為壯觀。

    離普列奧布拉任斯基修道院不遠是傑米多夫故居,它位於斯維爾德洛夫街55號,是17世紀到18世紀的建築古跡。它是阿斯特罕最大的房子。傑米多夫家族是俄羅斯一個古老的商人家族,他們的房子占地麵積很大,即使在今也占據了半個街區。阿斯特拉罕的來名有幾種法。一種法,自突厥語譯為的城名表示“位於下遊”。據另一種法,城名是草原美女阿斯特拉賦予的名字。就此城名存在一種美好的傳。

    一個好戰的汗多年來與鄰國作戰,浩劫村民。一次,在被俘虜的人群中有一個勝過草原嬌豔花朵的豔麗奪目的姑娘。隻見了她一眼的這位汗的兒子,從此就神魂顛倒,坐立不安。阿斯特拉——是他給美女取的名。少年多次找美女約會,但美女拒之不理。每次離開時,少年不斷念叨姑娘的名字——阿斯特拉、阿斯特拉......結果如何,傳中也沒提。但就在此地建起的城市,從今以後就被叫做阿斯特拉罕。[1]

    克裏姆林的外圍現存的教堂中值得一看的還有沃爾什卡街14號的聖約翰教堂。它建於176年,它的八麵體一四麵體外觀在俄羅斯中部很常見。教堂不止一次重建過,最終的外觀呈十字形與古典風格的裝飾相呼應。教堂的入口處飾有基督的畫像,鍾樓西側牆上鞠躬的使臉上透著悲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