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二十八章 外交新局麵(一)(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2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3:09

    由此可見,失去了聯合省這個一個在波羅的海堪稱商業壟斷的代理商之後,東岸商品被逐漸擠出這個市場,已成必然之勢,因為無論是一盤散沙的德意誌商人還是東岸正在極力培養的新代理商庫爾蘭公國,似乎在商業競爭方麵都無法與荷蘭人競爭。他們加起來每年能夠幫助東岸賣出去100-00萬元的各類商品,基本就可以燒高香了,無法奢求太多。

    而在東岸自營商品方麵,裏加商站的銷售量這些年也一直半死不活的,利潤大概就二三十萬元的樣子,且基本都用在了搜羅人口、情報及其他一些有用的東西上麵了。在蔡振國看來,這個商站與其是一個商業機構,不如是一個移民中介機構,撐死了還帶一點情報搜集功能罷了。

    但是呢,由於裏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這個商館卻又不能如同不掙錢的佛羅倫薩商站那樣裁撤、關閉掉,還是得繼續開門營業。因此,這次本土選調了康有道前來接替因病去世的施耐德大使,李晴心裏頭也有著重振波羅的海貿易的心思的,至少不能讓貿易額繼續衰落下去。否則的話,對本土工業的負麵影響將非常大!要知道,憑東岸國內的那個市場,可無法消化掉如此多的工業產品,對於生產企業來簡直是噩夢。更別提,還有與之相關的商業、航運業、保險業、造船業等一係列產業會受到影響,大量工人或職員的收入得不到保障,試問這如何能不讓東岸人感到憂心呢?

    而如果產生過剩、工資降低乃至失業所造成的影響還可以忍受的話——東岸政府可以將這些工人打發去巴西、潘帕、智利乃至巴塔哥尼亞台地區討生活,總不至於沒飯吃——那麽工業利潤的減少對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傷害和抑製,就讓人有些難受了。

    沒有從市場上攫取的巨額收益的滋潤,這企業主們又如何有心思將本就緊張的資金投入到技術進步當中去呢?難道所有的技術進步都靠國家來搞嗎?是,國家是可以擠出資金搞科研,但問題是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了,設計到社會的方方麵麵,行業的每個角落,國家隻能將錢用到最基礎、最重要、最具前瞻性的行業。

    其他的,撐死了再通過諸如“科學春”計劃這樣的基金,對一些有意義的科研項目進行讚助,隻能是一種查漏補缺的行為。因此,東岸絕大部分行業的技術進步,還是得靠包括國營大廠、私人工坊之類的企業進行投資,前提是他們有足夠的利潤投入進來。所以,現在外貿收入的急劇降低,所帶來的影響是一連串的,有的立時就能反應出來,有的可能要過很久才能看出,但毫無疑問負麵影響比較大,急需進行改善。

    本土執委會的這種想法,自然也傳遞到了駐歐全權特使李晴這邊。李晴還打著過兩年卸任回去接替鄭勇寶座的主意呢,因此不敢怠慢,分頭給奧斯曼、克裏米亞、西班牙、意大利、波羅的海等地的商站負責任寫信,讓他們製定改善貿易形勢的計劃,堅決遏製住目前的貿易頹勢。而除了這些人外,幾個與東岸建立了外交關係的國家的使館負責人,也接到了差不多同樣性質的任務,讓他們為東岸商品做推銷,充當“東岸製造”的宣傳員,想盡一切辦法改善貿易形勢。

    康有道如今經蔡振國這麽一番解釋,對自己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也是比較了然了,白了就是充當商業推銷員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