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八章 漸漸明晰的局勢(四)(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44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3:37

    再比如由南方開拓隊政府、奉化縣政府、台灣銀行及一些寧波商人聯合投資5萬元巨款建立的四明山焙茶廠,就雇傭了七百多工人,生產磚茶五十多種,日產量達九千餘簍,通過半機械化生產的方式,將茶葉的生產成本降了不少下來,使得越來越多的寧波人、登萊人也可以買得起這種廉價的磚茶。

    政府投資兩萬多元成立的鄞縣南方印刷廠,雇傭工人三十餘名,年產值超過了一萬元。縣裏民間跟風上馬的從事鉛印、石印的作坊也不少,往往隻投資數千元,雇傭5-10個工,就可以開一家刻字館,利潤還算不錯。

    慈溪縣的兆興碾米廠,投資7.5萬元,雇傭工人近百名,平均每生產大米五百擔左右,年產值大概在150萬元上下;同樣是慈溪縣的公益蛋廠,采用新式機器碎蛋,每最多可碎蛋二十萬個,生產的蛋粉行銷整個寧波、登萊及黑水地區,獲利頗豐。

    寧波府大量的閑散資金及一百數十萬的人口,給這些似乎一夜間勃興起來的工業企業提供了良好了條件,而這些自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東岸人著力經營寧波三十年後積累下來的財富。這種財富厚積了三十年,一朝取出束縛後,立刻在政府的引導下,爆發式地發展了起來,進而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正如馬文強在他主持的幹部工作會議上所指出的:“機器化大工業生產時人類擺脫中世紀,進入現代化社會的標誌性產物。全新的生產模式、全新的管理製度、全新的科技早已在本土如火如荼地發展了五十年,寧波雖然無法做到如本土那般程度,但優先發展一些關係民生的基礎工業,卻也是可以做到的,同時也能給地方政府提供足夠的財力,以便他們能夠在如今越來越難以捉摸的中國大陸局勢中做出各種反應。”

    其實,正如馬文強會議上所,本土解禁遠東三藩民用工業的限製,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是三藩轄區生產力水平的極大提高,對應的自然是開拓隊政府調配資源能力的增強,因為他們掌握在手頭的財富更多了。而財富的增多,除了可以改善民生、發展基建之外,自然也可以供養得起更多的軍隊,可以在維護自身安全的同時,更好地執行他們與生俱來的戰略任務——搜羅更多的人口移民至東岸本土,越多越好!

    按照本土最近給遠東三藩交的底,今後南方開拓隊轄區基本上是以輕工業、日用品生產為主,登萊開拓隊轄區以機械加工之類的具有一定含量的製造業為主。至於最引人矚目的黑水開拓隊轄區,毫無疑問,最先進的、最敏感的技術仍然優先在這裏落戶,可以是以高技術含量的重工業為主,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但卻是寧波、登萊兩地發展工業的基礎。

    這些工業企業,與本土之間無疑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技術代差的(比如核心動力仍然不是蒸汽機,這就導致機器性能不可能有多好),但對中國大陸以及歐洲人來,仍然是令人歎為觀止的,特別是它們所展現出來的工業化生產之美,更是動人心魄。

    它們的存在,對中國這片古老的大陸來未嚐不是一個機會,就看他們能不能趁機改變思想、轉變態度,虛心學習了。畢竟,這種機會並不是常有的,曆史上滿清朝廷一直到清末才開了眼界,如今中國人可是提前二百年得到了這個機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