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四章 中央穀地(七)(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90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3:41

    東岸人的這套係統,自然與法國人的大不一樣,主要區別體現在設計、體型、可靠性及使用壽命方麵。設計自不用了,有著大量理論知識支撐的東岸人,與歐洲傳統的水力設備的設計差別很大,體型更,效率更高。而在性能指標方麵,自然也大大領先,首先是可靠性高,不像法國人的那個故障率高,動不動停擺,這主要取決於設計及零部件加工精度上的領先;其次使用壽命也超過人家很多,這當然還是得益於設計及零部件材質的領先,不是法國人那種硬木、鑄鐵混合的設備可比的。

    所以,別看兩家的水力設備功率相差不大,但實際使用起來差別可大著了。時間跨度長一點的話,法國人的這套係統能用到東岸人一半的功率就很不錯了,雖然這在歐洲也已經是很亮眼的水力設備了,但要知道這是屬於國王的財產,一般人可沒財力建造這樣宏偉的設備。

    歐洲人現在能有的,也就是仿製的各類東岸早期蒸汽機罷了。至於後期的比較先進的,即便他們利用各種渠道拚湊出了實物,但也無法複製,或者複製起來成本極高,可靠性也很低,完全沒有使用價值。

    就這種還是在英國、聯合省和北德意誌這些技術比較發達的地區呢,在一些堪稱落後國家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各邦國,使用的蒸汽機——其中有些很難是不是蒸汽機——還是非常原始的。這既是由於機械加工和材料科學方麵的欠缺,理論方麵的落後也是很明顯的。比如,歐洲人在將近三十年前才對氣壓這種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遑論對其深入研究了,且這還是在東岸文明知識向海外傳播的情況下才達到的,後世對蒸汽機做出重大改進的薩弗裏、紐開門此時還是個毛頭子,歐洲的理論進步與其自己研究,還不如想辦法從東岸人那裏獲取更加靠譜。

    當然這也不是歐洲人就沒法進步了,事實上英荷德地區的蒸汽機研究者們如果沿著現在路子發展下去,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早晚會慢慢發展起來,並不斷改進蒸汽機,使其達到很高的水平。但這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呢?

    要知道,東岸人可也沒有停下來等你。隨著基礎工業的進步,東岸人已經能夠設計重量更輕、體積更、效率更高、功率更大的蒸汽機,不斷推陳出新,將其應用到船舶、火車、工廠、礦山和農田之中。而且一些比較成熟的蒸汽機型號可靠性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一升再升,全蒸汽動力船隻的研發呼聲再度高漲,三大國營造船公司已經重新從故紙堆裏翻出了當年的全蒸汽動力船隻的相關資料,並設立了課題組,開始做一些前期準備事項,就等中央交通部下達相關指示了。

    另外,東岸人發展了數十年的電學產業,如今也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自然科學研究院電學所與第二重型機械廠在南錐雪峰湖畔深耕多年,製作了大量的電學儀器、儀表,培養了不少的相關人才,這些無疑已經極大夯實了這門科學的基礎。比如潘氏父子搞的電解飽和食鹽水產業,如今就已經有那麽點意思了,現在他們想的,是打算在黃羊河這麽一條落差較大、流速很急的河流上,覓址興建一座型電站,一邊建造一邊印證之前所研究的各種理論知識,為日後大規模的發展打好基礎。

    所以,以後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當歐洲人花費了無數代價,在蒸汽機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並投入巨額資金完全鋪開的時候(這意味著短期內調頭轉向成本會很高),東岸國內已經漸漸完成電學方麵的相關準備,然後一舉推出諸如電動機之類的電力設備,再度與其拉開差距。而且這一次,不像蒸汽機那般原理簡單、通俗易懂且有一定基礎,之前全無涉獵、一片茫然的歐洲諸國,想要追上來可能就比較困難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