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二章 西印度洋(十三)(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1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3:50

    “但現在種植糧食收益這麽低,會招募到足夠的人過來墾荒嗎?”周勃有些擔心地問道。

    “正常途徑當然是很難了,但我們可以通過設立國營農場的方式來推進這項工作。戰俘、流放犯人乃至外來勞務工,都可以被派到這些農場內去幹活,沿湖開辟農場,同時在湖裏捕魚,據這裏的魚千百年來沒人捕,數量也多得令人發指呢。”彭遠誌道。

    彭遠誌看過地質和農業部門對阿勞特拉湖畔的調查報告,得知湖泊周圍的沼澤地非常肥沃,如果好好整治一番的話,收獲將非常不錯。這從當地土人種植的糧食收獲就能看得出來:據東岸探險隊調查整理得知,當地土人在阿勞特拉湖畔“從事一種粗陋的稻米栽培業”,種子是幾個世紀以前他們從東印度群島帶來的,並不能稱之為優秀,而且他們種田技術也很底下,既不灌溉,也不插秧,這樣居然也能獲得平均一公頃大約兩噸稻米的產糧,也是異數了。新華夏島方麵的農業專家們一致認為,如果好好整飭一下阿勞特拉湖畔的沼澤地,使其排水通暢的話,那麽以東岸人的種子選育技術和水稻栽培技術,多的不敢,一公頃收獲五噸以上的稻米是輕輕鬆鬆的,這就可以極大程度上解決新華夏島的糧食問題了。

    與此時的東岸人不謀而同的是,在後世的馬達加斯加,阿勞特拉湖畔是這個國家唯一的機械化大平原種植的水稻產區,以當地原始落後的水稻種植方式,也取得了平均噸/公頃的產量。法國的索瑪拉克公司對這裏的沼澤荒地進行治理後,產糧提高到了.5-4噸,其中超過一半出口至國外,而且因為口感獨特還作為“高級米”出口前宗主國法國,換回了大量急需的物資。同時,這些被索瑪拉克公司整治過的土地,價值也從1.5萬馬達加斯加法郎提高到了6萬馬法郎,由此可見一斑。

    “沿海的沼澤可以種香料、油棕,內地的沼澤就種水稻、養魚了,以後再修建起塔東鐵路的話,溝通內外,這個地區可就被徹底盤活了。”彭遠誌道。

    在他的計劃中,阿勞特拉湖到塔城港的鐵路是無論如何也要修起來的,即所謂的塔東鐵路是也。這條鐵路修通後,阿勞特拉湖畔的糧食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到沿海地帶,出售給當地的工廠、伐木營地和種植園。要知道,彭遠誌前陣子才剛剛將截留的數千明國移民安置到了東部沿海一帶,著手開發那裏大片的沿海沼澤。那些沼澤基本都是曾經或正在被海水淹沒的侵蝕地麵,排水也不暢,植被狀況以三芒草草原為主,土壤常常是泥炭土。

    明人移民抵達此地後,每人受領五十畝土地、兩頭豬,然後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栽培油棕,以改善當地環境,被稱為“油棕行動”,據運轉良好的話每畝可產油0.8噸左右,可以為食用油和肥皂工業提供原料。

    他們這些人,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不會有任何糧食產出的,因此開發阿勞特拉湖糧倉的行動,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